贝多芬的一生斗争 - 第八交响曲
2015-12-9 15:58点阅:152593来源:行者物语小 中 大 繁体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贝多芬第八交响曲 (卡拉扬版)
F大调第八交响曲(Symphony No.8 in F major, Op.93),德国作曲家贝多芬作品93号,完成于1812年的10月。于1814年2月17日在维也纳的舞会剧院首次演出,获得极大的成功,由于反应强烈,几天后又重演。
《F大调第八交响曲》,作品93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的四乐章交响曲。贝多芬此前创作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的调性也是F大调,但篇幅较长,故而作者亦将此交响曲爱称为“小的F大调”交响曲。 此作品也是贝多芬闻名于世的九部交响曲中最为短小的一部,有时受到忽视。但贝多芬自己对它十分喜爱,甚至称它比第七交响曲“强得多”。
虽然写作时贝多芬生活并不顺利,但该作品依然有着轻松愉快的风格。其规模虽然短小,但精悍紧凑,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作曲技艺。与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类似,该交响曲的末乐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乐章中,木管乐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认为是模仿当时刚刚得到改进的节拍器的声音,并且在乐章最后还有一个玩笑般的“节拍器出故障”的乐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认为是音乐玩笑。
1815年的贝多芬
乐曲概述
贝多芬在第八交响曲的手稿上标注的日期是“1812年10月,于多瑙河上的林兹。”这部交响曲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F大调第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该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
首演时F大调第八交响曲被插在又一次上演的A大调第七交响曲和贝多芬的极受欢迎的《惠灵顿大捷》和《维多利亚之战》的中间。当他的友人指出这新的第八不如其它作品受人欢迎时,贝多芬咆哮地说:“那是因为它比其他作品好得多!”与A大调第七交响曲比较起来F大调第八交响曲的整个织体更是无比地细腻,更为精致复杂。在某些方面它更为大胆,尽管看起来它比较严谨。
虽然写作时贝多芬生活并不顺利,但该作品依然有着轻松愉快的风格。其规模虽然短小,但精悍紧凑,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的作曲技艺。与贝多芬的一些其它作品(如著名的《月光奏鸣曲》)类似,该交响曲的末乐章分量最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乐章中,木管乐器演奏出固定的音型,被认为是模仿当时刚刚得到改进的节拍器的声音;并且在乐章最后还有一个玩笑般的“节拍器出故障”的乐段。除此之外,也有其它部分被认为是音乐玩笑。
背景
该作品主要创作于1812年夏天,至1813年12月完成。此时贝多芬刚刚完成其《第七交响曲》。由于维也纳的气候和卫生条件都比较差,贝多芬的健康状况又不尽良好,所以他在夏天一般都会搬出城住,也可以得以亲近自然。
1812年他前往了波希米亚的温泉小镇特普利采,并在那里遇见了歌德(虽然这次见面二人有枘凿,但依然被传为佳话)。也是在此时,贝多芬对其“不朽的爱人”写了著名的信(此“爱人”之身份依然不明,但传闻甚多)。当时贝多芬的生活相当困窘,还就其弟弟约翰与其女管家的感情纠葛,与之发生了剧烈的争执。然而这部作品却听起来欢快自在,甚至有些复古的气息,亦可能是受暑期度假时良好回忆的影响。
对乐曲的创作很快,只花了四个月。在林茨完成该作品后,他将它题献给莫里兹·弗莱斯伯爵(Count Moritz Fries),后者据说一直给予贝多芬以资助。
首演
作品于1814年2月27日在维也纳首演,同时演出的还有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该曲于之前两个月首演)和《威灵顿的胜利》。贝多芬当时听力每况愈下,但依然坚持指挥首演。在首演上他十分投入,在强处几乎跳到空中,弱处又夸张地蜷起身子。不过据说乐队并未遵照他的指示,而是基本跟从首席小提琴。首演后,听众与评论家的评价都良好,但却不如其《第七交响曲》那麽热烈。
评价与解读
虽然这部作品首演时也得到了好评,但评价远没有先前的《第七交响曲》那么好。据当时的期刊说:“观众对这部作品十分感兴趣,也热烈地鼓掌;但是显然缺乏那种由衷的热情……但并非由于此曲有什么缺陷,或者贝多芬的创作水准有所退步……而可能是第七交响曲的光辉将它覆盖了;如果该作品是单独演出,无疑会取得巨大的成功。”现在看来,这部交响曲的评价也不如贝多芬其它同类作品那么高,甚至有人认为贝多芬在作此曲时技术有所退步。
但贝多芬自己认为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杰作。据称,当他的学生卡尔·车尔尼问及为何此曲不那么受欢迎时,贝多芬回答“因为第八要强得多”。亦有人称这部作品较先前的《第七交响曲》而言,配器更细腻、结构更紧密、织体更精致。
乐曲赏析
乐曲共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富有生气的快板。交响曲以一个十分可人的工整而对称的短小主题开始。初听起来,它像是出自十八世纪晚期的那些写轻松愉快交响曲作家的创作室。
在这里,贝多芬好像又暂时地回到过去的洛可可式的雅致中去。但这彬彬有礼的一躬还没有鞠完,他就忘掉身上的化装舞会服装,又拿出老样子,大摇大摆地走来。这导致他很快地进入第二个主题;这里,他迟疑一下,好像又在和旧的古典公式开玩笑。他就是这样继续地走,品尝着每一次前进的步态,每一次音乐的变化。对这些,他都用卓越的熟练技巧和机智加以处理。
他把主题一分为二,在不同的乐器上加以发展,构成小型的交响高潮。开头素材的再现和活力充沛的尾声在意想不到的文静幽默中结束。
第二乐章:诙谐的小快板。虽然速度较快,却担当该交响曲中“慢乐章”的角色,尽管并非传统的那样抒情而富有歌唱性。该乐章情绪轻松幽默,速度相对一般慢乐章而言也较快。与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一样,此乐章以一个6-4和弦开头,但更多的是起到玩笑一样的效果。在传统的慢板乐章的地方.贝多芬写了一首可爱而短小的Allegretto scherzando。后来,它用这个主题即兴写了一首开玩笑的轮唱曲:“答,答,答,我亲爱的玛扎尔,愿你生活的好.很好很好……”。“答,答,答”,在木管上这种整齐的响声就是指节拍机。然而,该论点一直受到争议。节拍器一般的机械节奏已经被海顿在其第一〇一交响曲“钟”中模仿,贝多芬或许得到了类似的灵感,对新节拍器有所加快的节奏进行调侃。第二主题有一极为迅速的六十四音符动机,也许与一个有些故障的节拍器发出的声音相仿。该动机在尾声末部再次由乐队齐奏。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在当时已经过时的体裁(贝多芬的第十六钢琴奏鸣曲中,也有类似的小步舞曲出现)。但该小步舞曲和十八世纪的模范并不大相同,它留有一种有些沙哑、粗鲁的节奏,以及强烈的力量和对比。例如,在起拍之后紧接着的五拍上,贝多芬指示有"sf"的字样(突强);使得这个开头产生和整部作曲相协调的游戏、调侃意味。据说,开头圆号声的灵感,来自贝多芬对于特普利采航船上号角声的回忆。小步舞曲主题源于奥地利民歌旋律,但经过了精妙的处理;不过依然使得效果有些民间化,而非纯粹的维也纳宫廷沙龙风格。
该乐章由三段曲式写成,中间有一段平和安适的三声中部,与前后舞曲形成鲜明对比。三声中部包括一段享有盛名的圆号与单簧管独奏片断。斯特拉文斯基曾赞扬贝多芬在此处的配器是“无与伦比的乐思”。
第四乐章:虽然标注是“活泼的快板”,但通常演奏到急板的地步。曲式为奏鸣回旋曲式,开头的材料再现了三次:发展部开头、再现部开头,以及尾声一半处。定音鼓在此乐章内有八度的演奏,这在当时是十分不寻常的。与第一乐章类似,该乐章中的第二主题在呈示部中处于错误的调性(属调),直到再现部中才回归到主调。
第四乐章尾声中,定音鼓将弦乐部的旋律“敲击”下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贝多芬在此乐章中更加强调了对比性,许多乐句都十分出乎意料,使得柏辽兹感到非常困惑。他认为这个末乐章“非常奇特”,并称贝多芬对于既有条框的冲击力是惊人的。
该乐章的尾声十分重要,在贝多芬所有作品中亦有显著地位。霍普金斯认为其水准使得它简直不应当被称为“尾声”。其中有两个值得注意的点:在呈示部和发展部中频繁打断主题的不和谐升C音,至此得到了解答,它成为了升f小调属和弦的根音,并带领主题在此调上强力重现。另一处是在几小节之后的模进,定音鼓似乎将旋律向下“敲击”了一个半音,使之回归到F大调。全曲在华丽热烈的主调和弦乐段中结束。
乐曲评论
第一乐章一上来就容易让人联想到F大调第六交响曲,虽然旋律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轻盈而带有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的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乐章之一(第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样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点所一致,这个乐章轻盈而欢快,并且带有十分明显的复古色彩。第三乐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风格,带有鲜明的宫廷气质。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因为那几段“走板”听上去的效果好像就是乡村乐手因为技巧不熟练而弹奏失误所引发的,十分有趣吧。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这是一个急速的快板。这里把F大调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没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c小调第五交响曲中的磅礴气势,这里拥有的只是蕴含着属于平凡的快乐感情。
其实F大调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气息,从中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
快乐应该属于音乐——第八交响曲
似乎《第七交响曲》重新带给了贝多芬自信和灵感,继5月份创作出了《第七交响曲》之后,1812年的10月,作曲家又完成了《第八交响曲》的创作。贝多芬采用了明快的F大调,而在他其他交响作品中同样采用F大调的还有《第六“田园”交响曲》,可见其风格也应该是清丽、自然、快乐的。在篇幅上,《第八交响曲》是九部作品中比较短小精悍的,似乎很不起眼,但是却也含有十分独到的特点。
第一乐章一上来就容易让人联想到《田园》,虽然旋律有很明显的不同,但是表现出来的意境是如此的近似——明亮、轻盈而带有朝气蓬勃的向上精神。第二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富有代表性的一章,虽然它短小的可以称得上是贝多芬所有交响曲乐章中篇幅最小的乐章之一(第二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样短小),但是和它的篇幅特点所一致,这个乐章轻盈而欢快,并且带有十分明显的复古色彩。第三乐章依然是精悍的,小步舞曲风格,带有鲜明的宫廷气质。有人说在这个乐章中,贝多芬故意写出了几段“走板”片断,用中国传统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卖几个破绽”,为的是把小步舞曲这种音乐形式通俗化,大众化。因为那几段“走板”听上去的效果好像就是乡村乐手因为技巧不熟练而弹奏失误所引发的,十分有趣吧。终曲乐章在逐渐加强的主旋律中向听众奔涌而来,这是一个急速的快板。这里把《第八交响曲》倡导的“快乐主义”发扬到了极致,这里没有《英雄》中的豪迈音符、也没有《命运》中的磅礴气势,这里拥有的只是蕴含着属于平凡的快乐感情。
其实《第八交响曲》到处洋溢着一种复古,从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早期莫扎特、海顿交响作品中蕴含的古典韵味,缺少了贝多芬一贯以来突出的个性旋律,并且很多乐评人评价这是贝多芬的倒退。但是很多人却又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让人愉快的优秀交响曲,其间充满了智巧、幽默的成分。要知道在当时贝多芬依然生活的并不快乐,生活的重压、家庭的矛盾充斥着作曲家的每一天。或许正是因为面临这些压力和郁闷,贝多芬才想从音乐中找到快乐,因为原本快乐也应该属于音乐!
相关链接
视频不能播放?点击《探索贝多芬:第八交响曲》试试~
德国电视台ZDF和音乐发行商Unitel合作,邀请著名指挥家Christian Thielemann与维也纳爱乐共同录制贝多芬九首交响乐,并用九集电视纪录片,通过著名音乐史家Joachim Kaiser和指挥Christian Thielemann对谈,深入解读贝多芬交响乐。
贝多芬 古典音乐 交响曲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