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一生斗争 - 费德里奥
2015-12-9 15:58点阅:152596来源:行者物语小 中 大 繁体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费德里奥(也译为菲岱里奥)是乐圣贝多芬唯一一部歌剧。歌剧的最终版本是两幕剧,但首演的时候是三幕。
细节
音乐: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脚本:让·尼可莱·布伊利、约瑟夫·菲迪南德·冯·宋莱纳、乔治·弗里德里希·台治克(也译弗里德里希·格奥尔格·特莱什克)
首演:1805年11月20日在维也纳
第二稿:1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
终稿:1814年5月23日在维也纳
演出时间:大约2.5小时
剧中人物:
唐·费南多,大臣(男中音)
唐·皮扎罗,国家监狱长(男中音)
弗洛伦斯坦,囚犯(男高音)
利奥诺拉,弗洛伦斯坦之妻,化名“费德里奥”(女高音)
罗可,监狱看守(男低音)
马捷琳娜,罗可的女儿(女高音)
雅丘诺,门卫(男高音)
第一位囚犯(男高音)
第二位囚犯(男低音)
合唱(守卫士兵;囚犯;群众)
地点:西班牙国家监狱,离塞维利亚几里远
时间:18世纪
Fidelio, Playbill of the Worldpremiere, Vienna, Kärntnertortheater, May 23, 1814
情节
第一幕
政治犯典狱长皮扎罗怕自己的罪行被弗洛伦斯坦揭发,罗织了罪名让弗洛伦斯坦入狱。弗洛伦斯坦之妻利奥诺拉女扮男装并化名费德里奥潜入监狱,到监狱看守罗可手下工作。罗可的女儿马捷琳娜爱上了费德里奥,并且冷落自己的未婚夫雅丘诺。费德里奥利用罗可对自己的信任,说服罗可,让自己也可以跟随着与囚犯接触。但罗可有一个条件,就是费德里奥不能接近一名被特别关闭的囚犯。利奥诺拉猜想,这就是自己的丈夫。
皮扎罗来视察,因为他收到风声,大臣会来监狱视察,所以他一下子就提高了警觉。若大臣发现了弗洛伦斯坦没死,真相就会暴露。所以不是弗洛伦斯坦死,就是他亡。他命令罗可下手谋杀掉弗洛伦斯坦。罗可开始还拒绝,但后来在金钱的诱惑下还是服从了。他要和费德里奥为弗洛伦斯坦挖一个墓。利奥诺拉十分愤怒,她请求罗可,让囚犯们出来透透气,暗中观察一下,丈夫可在里面。但遗憾在囚犯中并不见弗洛伦斯坦的身影。皮扎罗对罗可十分愤怒。
第二幕
在地牢里,弗洛伦斯坦出现幻觉,看到妻子利奥诺拉像天使一样出现了。利奥诺拉请求罗可,给这囚犯一点酒和面包。他很快就认出了囚犯就是自己的丈夫,但弗洛伦斯坦却没有认出她。皮扎罗来了,弗洛伦斯坦与之争论起来。皮扎罗手里拿着匕首上前。 突然,利奥诺拉上前插在二人之间,拿出一支手枪顶住皮扎罗。千钧一发之际,嘹亮的小号声宣布着大臣来了。皮扎罗要逃跑。弗洛伦斯坦和利奥诺拉得救了,互相拥抱。大臣认出了弗洛伦斯坦,查出了真情,释放了监狱的囚犯。
创作过程
1803年维也纳歌剧院院长申肯奈德请贝多芬为他的歌剧院写一部歌剧,第二年,贝多芬与歌剧院的新领导人布劳恩·冯·布劳恩塔尔签了约。贝多芬采纳了宫廷剧院秘书约瑟夫·索恩莱特纳的建议,采用一部法国歌剧的德文译本。原始脚本是让·尼可莱·布伊利的《利奥诺拉》(或叫做《夫妇之爱》)。贝多芬还十分喜欢这位作家的另一部歌剧《送水人》。这部歌剧的题材在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之下不乏原型人物,妇女英勇而机智地将自己的丈夫救出牢狱这一题材符合当时人们的口味。
布伊利的脚本在1798年的时候由法国作曲家皮埃尔·嘉瓦谱曲上演,几乎与贝多芬同时,歌剧的意大利文脚本由斐迪南·佩尔谱曲。德语版本由约瑟夫·菲迪南德·冯·宋莱纳(也译作约瑟夫·索恩莱特纳)完成,宋莱纳的版本十分忠于原著,也按照贝多芬的要求将原来的12首歌扩大到18首。
歌剧的总谱于1805年秋天完成,当时为了避免与佩尔作曲并收到欢迎的的《利奥诺拉》相混淆,贝多芬将标题改为《菲岱里奥》。
《利奥诺拉》于1805年11月20日在维也纳首演。由于当时维也纳被法国占领,本地人不愿意与法国官兵在一起看戏,所以首演的反映十分冷淡,演出三场后就停演了。后来贝多芬将原来的三幕压缩为二幕,让情节更紧凑,序曲改为利奥诺拉第3号。第二版于1806年3月29日在维也纳上演,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是由于贝多芬认为自己在财政上受到了欺骗,在演出了五场后,他收回了总谱。此后的8年《菲岱里奥》没有登上过舞台。
1814年《菲岱里奥》的演出权被转让给宫廷歌剧院,贝多芬同意继续修改。这个浩繁的工程真使贝多芬花尽心血,他为此还记下了250页的笔记。导演兼剧作家乔治·弗里德里希·台治克加工并润色了文字,贝多芬也重新改写了乐曲,从而使主人公的悲剧形象更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更加彰显,就是利奥诺拉那种具体的高尚的救夫行动被强调了。1814年5月23日《费德里奥》以最终的形式上演并获得成功,这已是9年时间了。刚来时的时候还是用了以前的序曲(新的序曲还没完成),三天后就以费德里奥序曲开场了。
一共有4首序曲。
1号C大调序曲可能根本没正式上演过(它是为布拉格的演出设计的,但演出取消了),直到贝多芬逝世后以作品第138号发表。
2号是首演时用的,
3号《大利奥诺拉序曲》让贝多芬觉得内容太广了。现在大多的做法是,在第2幕终场前演奏,作为过渡,并为背景转换赢得时间(马勒首先这么做)。
第4号费德里奥序曲,是贝多芬在终稿时创作的,从此,就用这最后一首作为歌剧的序曲。
音乐
《费德里奥》是一部带有对白的编号歌剧,特别是第一景,监狱看守罗可的性格就是通过对白大大变的鲜明起来的。(但现在的演出对白都会被大大删减的)。第一幕里罗可的咏叹调,马捷琳娜与雅丘诺的二重唱听起来是如此的柔和,简朴又明快。他们三人加上利奥诺拉的四重唱是歌剧的高潮。还有在第一幕里有着歌剧史上最出名最动人的场景,囚徒的合唱。
在费德里奥和罗可为弗洛伦斯坦掘墓的那一景,他两人之间的对白有乐队伴奏。人们称之为旋律剧。
利奥诺拉和弗洛伦斯坦的对手戏中的音乐,从分体现着贝多芬的交响乐思维,他并没有过多的考虑人声的特质。这一段对演唱者来说是难度极大的。乐队的伴奏在监狱的场景里渐渐变的尖锐和不和谐(特别是皮扎罗的复仇之歌以及皮扎罗和罗可的二重唱里面)而利奥诺拉在第一幕的咏叹调和弗洛伦斯坦第二幕的咏叹调都是先有一段吟诵,然后再接入的。
影响
1822年扮演利奥诺拉的德国女高音歌唱家威海敏娜·施罗德·德瑞安使得该剧在海外名声大噪。她还使得瓦格纳体验到歌剧的魅力。据瓦格纳本人提到,这对他自己日后的艺术创作影响深远。
1904年马勒的演绎为后世确立范本。1928年在列宁格勒的无产阶级版引起大轰动。宣布大臣到步的小号声响起后,在背幕上打出大字:后面的情节是国王释放了所有囚犯。这有违我们的阶级思想,我们要揭下这假面具。
《费德里奥》(詹姆斯·莱文)
贝多芬 古典音乐 交响曲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