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一生斗争 - 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贝多芬的一生斗争 - 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2015-12-9 15:58点阅:144577来源:行者物语 繁体

ico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集古典主义大成的德意志作曲家,也是一位钢琴演奏家,一共创作了9首编号交响曲、35首钢琴奏鸣曲(其中后32首带有编号)、10部小提琴奏鸣曲、16首弦乐四重奏、1部歌剧及2部弥撒等等。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东亚,贝多芬被尊称为乐圣。

ico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八飞说乐之一

世界上有没有人不知道贝多芬?

肯定有。

不过,肯定不多。

“他有能力设计最美乐式;他能写出你终身享用不尽的美丽乐曲;他能挑出最枯燥无味的旋律展开,让它们立刻漂亮动人,百听不厌,常听常新:一句话,你尽可天花乱坠赞美擅长乐式的他,但他的病症,即他的出类拔萃,却在于:他能让我们顷刻血脉偾张,豪迈奔放。有个法国作曲家不喜欢贝多芬,他说‘我更爱伴我入睡的音乐’,柏辽兹听了气冲牛斗。贝多芬的音乐让人醍醐灌顶。如果你想安静,那他的音乐就是可怕的。”

《贝多芬百年祭》。作者萧伯纳。莎士比亚之后英国最伟大的剧作家,文笔辛辣,字字尖刻。192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全部捐出创立英国“瑞典文学基金会”。

并且,他拒绝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

钱拿来,我帮你们花,但就是不给你们这个面子。

他佩服谁啊?

可是,萧伯纳佩服贝多芬。他在《贝多芬百年祭》中还说:“他的灵魂是伟大的;但如果我使用‘最伟大’这个词,那就是说比亨德尔的灵魂更伟大。贝多芬会责怪我,而且,谁又能自诩灵魂比巴赫还伟大呢?不过,说贝多芬的灵魂最奔腾澎湃,那可毫无疑问。”

他的意思是,亨德尔与巴赫都比贝多芬更伟大。

他只说对了一半。在德国电视二台(ZDF)主办的“100位最伟大德国人”评选中,贝多芬排名第12。音乐家中只有巴赫列第6位排在贝多芬之前。

亨德尔当然伟大,不过,跟他俩,真不是一个重量级的。

维也纳古典乐派是西方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乐派。这个乐派还包括海顿和莫扎特。不过,论到开山建宗,福音万代,包罗万象,树立标准,除贝多芬外,维也纳古典乐派,并无第二人。贝多芬是欧洲古典音乐的顶峰,也是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先锋。贝多芬之后的所有音乐大师,无论喜爱还是反感贝多芬,都是贝多芬撒下的龙种,从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李斯特、柏辽兹、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威尔第、布鲁克纳直到弗兰克,都享受着贝多芬用一生孤独与痛苦换来的音乐自由,无一例外。

贝多芬,即18世纪人类的音乐普罗米修斯!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贝多芬

说到树立标准,贝多芬不是音乐史第一人,但是,却是音乐史第一人。

此话怎讲?

很多人都不知道,全世界的激光唱片,长度都是74分钟42秒。

即使您知道,您可能也不知道为什么。

故事开始于1976年春,当时索尼研发小组向公司高层大贺典雄展示能容纳13小时20分钟音乐的激光音碟。这是世界上第一张数字音频唱片。不过,该音碟直径超过30厘米,跟黑胶唱片差不多大,成本超过一百万美元,完全不具备商业生产价值。

与此同时,荷兰飞利浦公司也正在改进他们的激光音碟。3年后飞利浦推出第一代激光唱片,直径仅11.5厘米,可录1小时音乐,而同时索尼开发出数字音频信号技术。两家公司决定共同向国际数字音频光盘协会(DAD)提交音碟规格,建议长度为60分钟。此时大贺典雄已升任索尼音乐娱乐有限公司总裁。大贺典雄不是搞技术的,他先后就学东京艺术与音乐大学、慕尼黑音乐学院和柏林国立艺术大学,加入索尼前是职业男中音歌唱家。他坚持激光唱片长度应为75分钟,因为:

“无法容纳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唱片是不完整的!”

最后,全世界的激光唱片直径均为12厘米,演奏时长74分42秒,正好容纳一部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四流企业卖苦力,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标准。贝多芬去世后整整152年,决定了他一生从未见过的激光唱片世界标准。即使在资本主义商业这个现代战场,贝多芬,也是当之无愧的超一流。

而且他根本用不着出场。

所以,他不是音乐史上奠定音乐标准的第一个人,但却是所有这些“第一个”中排名第一的。

王中之王,人中之龙。

不过,把上面所有这些描述加到一起,也只是百分之五十的贝多芬。

那么,谁是百分之百的贝多芬?

我这篇文章中的。

先从贝多芬的出生说起。

知道贝多芬的人,超过百分之五十,认为他是奥地利人。

其实,贝多芬是德国人。但他成名于维也纳,去世于维也纳,埋骨于维也纳。所以,很多人认为他是奥地利人。奥地利人也都这么认为。

希特勒是纳粹德国总理。

其实他出生于奥地利小镇布劳瑙,是如假包换的奥地利人。但奥地利人都宣布希特勒是德国人。

清朝乾隆年间秦桧后人秦大士30多岁参加科举考试,殿试(总决赛)被乾隆点为状元(总冠军)。后来他到杭州拜岳飞墓,作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再深挖下:知道贝多芬的人,百分之九十九,不知道他出生于哪一天。

因为哈哈,贝多芬本人也不知道。

贝多芬出生德国波恩。波恩位于莱茵河中游西岸,公元1世纪即为古罗马要塞,20世纪两德分裂,波恩定为西德陪都,至1990年两德统一,迁都柏林。

认真按今天的欧洲地图算,贝多芬是比利时人。他的太爷爷米歇尔·凡·贝多芬是比利时面包师,为躲债逃到波恩。爷爷路多维库斯·凡·贝多芬21岁从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到波恩,被科隆主教、选帝侯奥古斯特任命为波恩宫廷乐团指挥,任职40年。他到波恩那年娶玛丽亚·波尔为妻,生两个儿子都夭折。1740年11月14日,第3个儿子约翰出生。这是他俩唯一成人的孩子。

这个约翰·贝多芬,即贝多芬的父亲。

1767年12月12日,21岁的约翰迎娶宫廷男仆的寡妇玛丽亚为妻,共生7子,其中只3个成人。其中老二,即贝多芬。因长兄夭亡,贝多芬递补为长子,活下来的俩弟弟是大弟卡斯帕·卡尔·凡·贝多芬和小弟尼古拉斯·约翰·凡·贝多芬。

不过,贝多芬清楚自己有俩弟弟,不等于贝多芬清楚自己的生日。非常搞笑的是,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家,大多搞不清自己生日,虽然其实当天他们自己都在现场。更搞笑的是,他们的父母也经常由于生孩子太多而搞不清楚。贝多芬那个早夭的同名兄长生于1769年4月初,所以贝多芬更搞不清自己生日是哪天了。有案可稽的是,他1770年12月17日在波恩圣雷米古斯教堂受洗(该教堂1800年被烧毁,今已不存),列当天受洗儿童第二位。因当时小孩出生一般要在24小时之内受洗,所以,合理推定他的生日是12月16日。不过,贝多芬出生地不用推定,确认是波恩市Bonngasse515号,此为贝多芬家产,现为贝多芬出生故居博物馆。

贝多芬的拉丁文教名随爷爷,也叫路多维库斯·凡·贝多芬,按德文即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爷爷常抱着他坐在古钢琴前学儿童歌曲,据说小贝多芬听两遍就可原音重现。不过,贝多芬长得可大大不如英俊的爷爷。他两岁得痘疮,脸上到处坑坑洼洼,每次爸爸约翰看到都会摇头:“儿子啊,你太丑啦。是因为痘疮,你可别怨我啊⋯⋯不过,这也不要紧,因为天才通常长得都不漂亮。”然而,妈妈玛丽亚和爷爷却认为贝多芬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孩子。爷爷对贝多芬宠爱有加。那时老人家独自住在阁楼对面的屋子,贝多芬经常跑下阁楼去找爷爷唱歌。那是贝多芬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然而好景不长,1773年圣诞夜爷爷去世,3岁的贝多芬痛失最爱。

随着孩子增多,家庭经济状况每况愈下。爸爸每天酗酒,只剩妈妈操劳。贝多芬眼中的妈妈勤劳、温和、善良。妈妈有空时贝多芬会央求她讲爷爷的故事。其实当年爷爷反对爸爸娶个寡妇,不过,在妈妈心中,爷爷是个好人。

贝多芬依恋爷爷,也因为他在爸爸那里得不到温暖。贝多芬童年同伴说:“每次贝多芬父亲教他音乐都会打他。”爸爸理直气壮:他把这个贫穷家庭翻身的希望寄托于贝多芬成长为神童莫扎特。因此,贝多芬没满4岁就开始残酷的小提琴和钢琴训练,经常把手练肿。爸爸常把贝多芬关在地窖里练习,还请演员佩佛来帮忙。佩佛弹得一手好琴,在贝多芬家一住就是一年。这俩难兄难弟言谈粗鲁,嗜酒如命,经常让贝多芬在家练琴,他们去啤酒馆狂饮,喝得醉醺醺地半夜回来,爸爸约翰就直接从床上把睡着的贝多芬提起来揪到钢琴边儿上去,弹错了就是两耳光,小贝多芬一边哭一边弹,直到天明。贝多芬后来告诉学生车尔尼,那段时间他练习“极其勤快”,通常都到午夜以后。他没说自己天天挨打。

“棍棒下面出孝子”当然野蛮错误,但一生桀骜不驯的贝多芬确实对爸爸非常孝顺。他经常领着两个弟弟到街上找到喝醉的父亲悄悄扶回家去。有人曾见贝多芬“拼命”阻挡警察逮捕父亲。虽然后来贝多芬很少提起父亲,但只要别人说父亲的不是,他都会勃然大怒。

贝多芬主要练习钢琴,但也学大提琴、风琴、小提琴以及吹号等。所以,贝多芬首先是音乐演奏家,而且是多面手。爸爸约翰开始邀请音乐爱好者来他家听小贝多芬演奏,收门票。1778年3月26日,爸爸带贝多芬在科隆首次公演。那一年贝多芬8岁,但爸爸为制造轰动效应宣称他只有6岁。不过,这次演出并没有引起莫扎特那样的轰动。爸爸的神童营销失败。

就在此时,贝多芬遇到生命中第一个音乐恩师。1781年,作曲家、管风琴师兼指挥克里斯·歌·内夫成为宫廷管风琴师,成为贝多芬老师。内夫朝气蓬勃、才思敏捷,教学严谨,正克性格暴躁的贝多芬。11岁时贝多芬在他帮助下出版处女作《以德莱斯勒先生一首进行曲为主题的羽管键琴变奏曲》和降E大调钢琴奏鸣曲“选帝侯”之一。内夫非常器重贝多芬,他陪选帝侯出差时让年仅12岁的小贝多芬顶替演奏宫廷教堂管风琴,还鼓励贝多芬创作3部钢琴奏鸣曲献给选帝侯。贝多芬1783年被聘为歌剧院哈普西科德琴师,1784—1792年担任宫廷副管风琴师,1788年起兼任宫廷乐队第二中提琴手。因此,贝多芬从小即以演奏为业,且是多面手。爸爸的愿望三分之一成真:12岁贝多芬开始挣钱了。贝多芬在这一点上非常像中国人:他自认长子,主动背负起养家糊口的沉重责任。教堂弥撒每天6点开始,小贝多芬必须6点前到达教堂,可称披星戴月。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这时波恩政坛突起风云:选帝侯弗里德里希驾崩,谁来继位,顿成各派政治力量角逐焦点。不过,没人比“欧洲丈母娘”、奥地利女皇特蕾西亚更高瞻远瞩。她4年前就开始布局,把最宠爱的幺儿弗朗兹选为科隆公爵并进入科隆一所教会学校,3周培训后提拔为教士。就教士培养机制而言,完全就是走后门。这个安排,就是冲着波恩选帝侯这把交椅来的。凡事预则立,1784年圣诞夜,弗朗兹继位波恩选帝侯。当时维也纳是欧洲音乐首都,顺理成章,弗朗兹也将维也纳音乐带到波恩。他即位后马上盘点宫廷乐师,留下珍贵史料。男中音约翰·贝多芬(贝多芬爸爸)的档案是:“声音持久,服务宫中多年,家境困苦,但为人正直,举止端庄。”这一年贝多芬已是宫廷乐队第二风琴师,因此,年幼的他也有档案:“13岁,生于波恩,宫中服务两年,尚无薪金。乐队指挥不在时由其顶替,很有才干。乐队中年龄最小,举止文雅,但家境贫困。”

选帝侯弗朗兹是贝多芬生命中第一个贵人,内夫走后他提拔贝多芬出任第二管风琴师兼奏大键琴和中提琴,还涨了工资。

当时的德意志诸国的选帝侯们为彰显情趣高雅出门时都会带自家乐队同行,就像现代女性出门必带名牌包包一样。贝多芬身为乐师,当然也戴上假发,穿着红制服,束上鲜艳的饰带随行。

今之所谓大师,古之所谓奴仆者也。

长期被人当猴儿耍,没人会高兴。贝多芬毕生对贵族豪门那股子挥之不去的戾气,开始累积。

故事讲到这儿,必须要讨论一下流行的“贝多芬创作三段论”。这是1855年由W.德兰兹提出的:1.古典主义(1804—1805年); 2.英雄主义(1805—1814年); 3.崇高主义(1819年后)。

对艺术家创作划分“阶段”,天生有问题。经常有人说贝多芬是最后一个古典主义者,又是第一个浪漫主义者,可平心而论,他根本就不是浪漫主义那一卦的,虽然他对爱情浪漫得无可救药。贝多芬生平厌恶伪娘,可称音乐家中最男性的男性,男性到罗曼·罗兰甚至不能接受女性弹奏贝多芬作品。据车尔尼记载,贝多芬有次演奏后听众号啕大哭,朋友莱歇尔特也流下热泪,贝多芬却放声大笑:“啊,疯子们!你们真不是艺术家。艺术家是火,他不会哭。”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是分裂人格,贝多芬说他自己“从来不哭”,也并不确切。其实他一生哭过不止一次,内心大哭还不算在内。

此是后话。

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不同意三段论。1852年12月2日李斯特答复德兰兹来信时就断然否定:“对我们音乐家而言,贝多芬的作品就是云柱与火柱,引导以色列人在沙漠中前行⋯⋯在白天领导我们的是云柱⋯⋯在黑夜照耀我们的是火柱,使我们夜以继日奋然前行。他的阴暗与光明同样为我们指引道路:它俩永远指引我们,启示源源不断而来。如果我必须要给大师作品表现的题旨之不同思想分类,我绝不会采用现下流行也为您所采用的三段论。”

可是,我们无法在一页纸上讲完所有贝多芬的故事,所以,为了述事方便,我们也无法免俗,也要来分个段。因为已经反对三段论了,所以,区区在下姑且完全主观地来个“八飞六段论”。说好了啊,纯主观,完全没有什么能够影响音乐史写作走向的客观标准。

1.雏凤啼声维也纳

贝多芬从波恩二上维也纳,至1800年在维也纳初试啼声,这阶段的作品第1号至第11号深受海顿与莫扎特影响,预示贝多芬这个音乐巨人站在新世纪门槛上,将要力透巴赫、亨德尔、海顿和莫扎特代表的欧洲古典传统,引刀向天,划断历史

划断历史的这一刀,始于钢琴奏鸣曲。这个时期贝多芬一直是钢琴演奏家,所以作品也多为钢琴,包括11部钢琴奏鸣曲、6部四重奏和降E大调七重奏,还有第一钢琴协奏曲。

这个阶段的豹尾,是《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音乐创作的真正起点,要从他第一次前往欧洲音乐首都维也纳算起。

1787年4月,选帝侯弗朗兹官费送贝多芬独自前往维也纳留学。爸爸约翰热切期望莫扎特能让17岁的贝多芬一夜成名。

贝多芬在维也纳果真见到了莫扎特。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莫扎特

那天莫扎特很忙,他请贝多芬随便弹弹,之后就跑到隔壁去应酬。贝多芬弹完后充满期待请莫扎特点评,可莫扎特反应很冷淡。小贝多芬难过之余请莫扎特再给个主题,他来即兴演奏,莫扎特随便给了个主题就又踱去了隔壁,贝多芬的手指开始流畅地在琴键上跳舞,琴声一响,莫扎特马上回来了,他一直听到曲终,并向客人脱口而出:“注意!这孩子今后将震撼世界。”

这是所有贝多芬传必谈的段子,可能也确实发生过。但很难说莫扎特确实被“震撼”过,证据很简单,他并未当场收贝多芬为徒。

后来也没有。

贝多芬一上维也纳只待了3个月就收到父亲来信说母亲病倒。在匆匆赶回波恩的途中他结识了生命中的第二个音乐贵人——前往波恩弗朗兹宫廷的瓦德斯坦伯爵。贝多芬的音乐才华深深打动了伯爵,一老一小一见如故,就此结成忘年之交。瓦德斯坦教育他:“孩子,没有文化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人没有灵魂。一个没文化的艺术家是不可想象的。”

贝多芬一生酷爱读书,得益于瓦德斯坦。

路途因为瓦德斯坦而愉快,但波恩却因为妈妈而悲伤。妈妈得肺病卧床不起,家徒四壁,像样的家具都已典当,一岁的妹妹玛格丽斯病得像妈妈一样厉害,只能在摇篮中有气无力地细声啼哭,房间肮脏昏暗,两个弟弟呆坐在父亲身边。妈妈一生都在操劳、穷困和抑郁,严重的营养不良和多次生育极大地损害了她的健康。贝多芬赶回波恩不久肺病夺去了妈妈,4个月后妹妹玛格丽斯追随妈妈而去。

贝多芬没有时间悲伤,他挺起腰杆勇敢出任“长兄如父”,因为爸爸约翰酗酒越发严重,贝多芬不得不要求宫廷让爸爸退休。后来宫廷直接把他的养老金发给贝多芬,并将两个弟弟抚养权也判给贝多芬。17岁的贝多芬,就此开始用稚嫩的肩膀扛起酒鬼父亲、两个弟弟和这个家。

在这个灰暗寒冷的冬季,经朋友韦格勒推荐,贝多芬去布罗伊宁家教音乐。

这是他一生的亮色。

布罗伊宁夫人比贝多芬妈妈还坚强,她27岁时丈夫死于宫中火灾,独自拉扯4个孩子长大,后来成为贝多芬房东。贝多芬教她女儿艾兰诺拉(劳欣)弹钢琴。布罗伊宁夫人贤惠善良,视贝多芬如己出,每当贝多芬冲冠大怒她就会温柔地说:“看看你,老脾气又上来了。”这句简单的话贝多芬记了一辈子。布罗伊宁一家成为贝多芬一生的朋友,他在那里跟教授和作家讨论莱辛、席勒和歌德,受到浓厚文化熏陶。韦格勒医生好人有好报,后来娶了布罗伊宁夫人小女儿,也成为贝多芬的终生朋友。

更重要的是,在布罗伊宁夫人家,贝多芬遇见了初恋。韦格勒说:“他热爱蒂洪娜丝和韦斯特·赫尔特小姐,从少年一直爱到成年。贝多芬一生渴求‘爱’,并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赢得爱情,但每次都功亏一篑。”

蒂洪娜丝是劳欣好友,从科隆来波恩小住。她漂亮活泼,很有教养,喜爱音乐,歌喉圆润,贝多芬一见钟情,鞍前马后长相随。蒂洪娜丝回科隆时为贝多芬悲歌小曲一首,贝多芬终生无法忘怀。不过雷雨再烈,亦难终朝,不久她即在科隆嫁给一位军官,从此与贝多芬相忘江湖。

赫尔特是贝多芬钢琴学生,退休宫廷枢密顾问的女儿,一头黑色长发,非常漂亮。贝多芬疯狂地追求她。可是,1790年她嫁给一位男爵。

此外,贝多芬还追求过地主的女儿科舒,也无果而终。

贝多芬一生爱上过很多女人,然而这些女人结婚时,新郎都不是贝多芬。

事实上,他从未当过新郎。

贝多芬与布罗伊宁一家友谊绵长久远,但他定居维也纳后与劳欣发生严重争执,关系宣告中断。后来布罗伊宁夫人出面调解,两人一度修好,劳欣还送给贝多芬一条丝围巾,贝多芬则回赠一首变奏曲。可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后来在维也纳再次见到布罗伊宁夫人和劳欣,谈起当年劳欣一家对他的恩惠,贝多芬又说了一些很难听的话,事后他只好再次致信劳欣道歉。

就在贝多芬像所有年轻人一样陷入茶杯里的恋爱风暴时,欧洲历史上真正的大风暴来临——法国大革命!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奥地利联合德意志诸国向法国宣战。这一年5月14日,经瓦德斯坦伯爵力荐,选帝侯弗朗兹送19岁贝多芬入波恩大学进修,学习康德、莎士比亚、歌德和古希腊文学。在大学贝多芬深受雅各宾党人施奈德教授影响。1789年7月1日他在施奈德歌颂法国人民的诗篇上签名,诗中写道:“斩断专制锁链,是你们自由的境地,侯王的封土,已成我们祖国的边疆。”

我深信,施奈德,在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心中,撒下了诗的龙种。

我深信这是贝多芬超越所有音乐家成为世界和历史第一的基因养成。

施奈德,让贝多芬成为全世界音乐家中最伟大的诗人。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1790年2月20日,欧洲丈母娘特蕾西亚长子、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逝世。他是贝多芬老板、波恩选帝侯弗朗兹的亲哥哥。贝多芬在施奈德建议下创作《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悼念清唱剧》(WoO 87),后来又为继位新皇创作《为利奥波德二世登基而作清唱剧》(WoO 88)。这两部早期作品已颇具大家风范,尤其是《利奥波德清唱剧》的咏叹调中,大提琴托着女高音蜿蜒前行,清新脱俗。不过,这两部作品并没有为贝多芬带来好运,他依然必须独自在这个凄风苦雨的世界中养活两个弟弟。好在弗朗兹选帝侯依然痴迷音乐,贝多芬在他宫中弹钢琴和拉中提琴养活全家。在凄风苦雨中熬过两年,机会终于降临。1792年12月25日,海顿从伦敦载誉返回维也纳途中第二次路过波恩,瓦德斯坦伯爵让他听了贝多芬的两部清唱剧,海顿很欣赏《为约瑟夫二世逝世所作悼念清唱剧》,表示愿收贝多芬当学生。瓦德斯坦于是说服选帝侯弗朗兹,让贝多芬带薪再次留学维也纳。

钱是选帝侯弗朗兹出的,但机会却是瓦德斯坦伯爵给的。对朋友喜怒无常的贝多芬,独对瓦德斯坦一生感念。1792年贝多芬为瓦德斯坦创作两首歌谣和芭蕾舞曲《骑士舞曲》,这也是贝多芬极少的舞台音乐作品,可惜后来统统失传。1804年,成名维也纳的贝多芬特别将《C大调第21钢琴奏鸣曲》题献瓦德斯坦,该作品辉煌灿烂,如朝霞满天,光彩照人,被罗曼·罗兰称为“白色奏鸣曲”,后世通称《黎明》(或称《瓦德斯坦》)。

托瓦德斯坦的福,1792年11月,贝多芬第二次前往维也纳。

这一次他在维也纳待的时间就长了。

一辈子。

1792年11月12日,贝多芬到达维也纳。不过一个月,贝多芬父亲在波恩去世。1794年法军占领波恩,贝多芬失去了父亲,失去了家乡,同时失去了弗朗兹选帝侯的薪水。1794年春天大弟卡斯帕到维也纳投奔贝多芬,1795年12月,小弟约翰接踵而至。

从此,贝多芬这个忠诚的爱国者,再未踏上德意志土地,终生“维漂”。

身为维漂,贝多芬面临的首要问题跟两百多年之后的“北漂”一样,是租房。其困难,也一样。其实,他比其他人还要困难一万倍。因为,贝多芬并非一般的维漂,他是钢琴维漂,靠弹钢琴混饭。可即使在欧洲音乐首都,也远非每个房东和邻居都是音乐爱好者,尤其在他们要睡觉的时候不是。贝多芬最短的一次租房连太阳落山都没看见,因为他刚一开始弹琴就被房东当场赶走了。还有一次房东非常喜欢贝多芬的音乐,不仅房租饭费打折,还经常免费送他咖啡与水果,连饭都专门送到他房间。贝多芬应当感恩戴德了吧?可贝多芬没几天就搬走了。

理由?他不喜欢人家施舍的恩惠!贝多芬一生痛恨嗟来之食,并非因为他脾气古怪,而是因为他生为诗人。大家去读无论哪国的文学史,看看有几个诗人是喜欢权贵的。

还有一次他嫌屋里空气不好,也看不见风景,于是就动手把窗户砍掉一块。天底下哪个房东喜欢随便砍窗户的租客?结果当然是:搬走!

不过,贝多芬搬家的原因,最多的是水。

此话怎讲?

贝多芬是个喜欢玩儿水的孩子,他在维也纳时经常不带雨具在雨中漫步,据说灵感非凡。他弹琴时间一长手指发烫就把手浸到凉水中冷却,之后抽出手,甩干水珠再弹。今天听来是彻头彻尾的浪漫励志故事,可当时的邻居就不胜其烦。那时维也纳的楼板都是木板,时间一长就七拱八翘,中间裂缝,有的缝大到都可以看见楼下美女脱衣。贝多芬这么来回甩水,水当然漏到楼下。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随时沐浴,何况也不知道漏下来的到底是什么水,所以邻居经常冲上来打闹,贝多芬脾气暴躁,但吵架却不在行,因此只好搬走。据欧洲教授统计,贝多芬总共在维也纳搬过63次家,有案可稽的是曾半年内搬了3次家,后来频繁到搬进新居都懒得把钢琴的腿儿支上,直接坐在地板上弹。欧洲租房规矩是搬入前必签租约并预交房租,贝多芬住半天就搬走,房东至少收你一月房租吧,所以,他最多时同时付着4份儿房租!这也是为什么他挣得不少却经常手头很紧的原因之一。也正因为如此,现在大家在维也纳市中心只能找到皮卡内利街那个位于小斜坡之上的贝多芬故居。

这段时间维漂贝多芬也跟北漂一样手头拮据,一个铜板掰成两半儿花。贫困维漂贝多芬也是这时养成了随时记账的习惯,他这个时期最有名的一笔记账是:“25个格罗申,为自己和海顿买咖啡”。

是的,贝多芬确实给海顿买过咖啡。贝多芬二上维也纳,迎接他的是一个没有莫扎特的维也纳。莫扎特已于1791年12月去世。所以,贝多芬从未当过“莫扎特的学生”。不过,他这次也不是来投奔莫扎特的。

他是来投奔海顿的。

抵达3周,安顿下来的贝多芬开始到海顿那里上课,到海顿1794年再赴伦敦,贝多芬跟海顿上课时间超过一年。

所以,昭告天下:贝多芬,是海顿的入室弟子。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海顿

此时的海顿刚从第一次伦敦之行载誉归来,名满天下,春风得意,跟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正是天作师徒之合。可是,被普遍称为“老爹”而人缘爆棚的海顿,在全维也纳,就跟一个人合不来。

是的,这个人就是贝多芬。

原因其实找不到,我只能归结为气场不合。美国天体物理学家钱德拉塞卡在其《真理与美》中说海顿强烈批评贝多芬作品第1号的第三部c小调三重奏,而贝多芬恰恰觉得这是作品第1号中最好的一部,因此觉得海顿的批评出于妒忌。还有一次贝多芬给海顿看他刚写的协奏曲,海顿说:“创新太多,让人难以接受。”后来贝多芬发现海顿根本就没认真看。无论原因如何,贝多芬就是没感受到海顿老爹的阳光普照。相反,海顿盛名所及,别的老师也不敢公开指导他。凡此种种都造成师徒裂隙,虽然他们有时还合作,不过隔阂却越来越深。有次贝多芬发表作品,海顿问他为什么不落款“海顿弟子贝多芬”,贝多芬直率地回答:“因为我没从您那里学到什么。”海顿对此相当介意,后来他经常问他和贝多芬的共同朋友说:“我们的大人物还好吗?”他谈起莫扎特时的口吻可不是这样的!

不过,随着贝多芬声誉日隆,师徒关系趋向缓和,1808年海顿76岁诞辰演奏会,贝多芬主动要求参加,并跑上演奏台亲吻海顿的手和前额。终场后海顿送给贝多芬一幅铜版画:“这是我的老家罗劳村,我就出生在这个茅草房。尽管很简陋,但一个人不论活多大的年纪,总会惦记老家。这幅铜版画一直放在我身边,现在我送你,希望你能在艺术上有更深造诣。”贝多芬回家就把画挂在墙上,经常向客人介绍。

不过,海顿去世时,身在维也纳的贝多芬没参加任何仪式。

1801年他致信霍夫迈斯特时写道:“我整个的心为塞巴斯蒂安·巴赫伟大崇高的艺术跳动,他是和声之王。”1819年他致信鲁道夫大公说:“古代大师里唯有德国人亨德尔和巴赫是真正的天才”。1826年致信牧师斯塔德勒时贝多芬写道“我素来最崇拜莫扎特,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我还是崇拜他”。

就是查不到贝多芬对自己的亲老师海顿有同样的评价。

没有评价,也是一种评价。

虽然没有得到海顿青睐,但贝多芬经过个人艰苦奋斗还是顽强地踏进了贵族沙龙并赢得里希诺夫斯基侯爵、安德烈·拉祖莫夫斯基伯爵和埃斯特哈奇亲王等人的赏识。

维也纳贵为欧洲音乐首都,可称藏龙卧虎。那时能听到音乐的地方除了教堂就是王公贵族宫廷的沙龙。而跟所有德意志迷你公侯国一样,维也纳王公贵族比阔的指标也是谁家乐队大,谁家的著名音乐家多。赢得贵族青睐,是当时音乐家出名的几乎唯一路径。贝多芬二上维也纳,瓦德斯坦伯爵修书一封把他介绍给里希诺夫斯基侯爵,里侯爵热爱好音乐,十分富有,每周五举办沙龙音乐会,是为维也纳翘楚。贝多芬1792年到达维也纳,1794年初里希诺夫斯基即为贝多芬举办钢琴专场演奏会,演奏作品第1号的三部三重奏,大获成功,里希诺夫斯基从此成为贝多芬金主。贝多芬著名的《c小调第8号钢琴奏鸣曲》题献给他,此即著名的《悲怆大奏鸣曲》(1799,作品第13号)。这部作品的影响类似之前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对德国的影响,莫舍勒斯说他少年时在音乐学院偷偷向同学借抄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因为教师绝对禁止“这种狂妄的作品”。与后来的《激情奏鸣曲》和《月光奏鸣曲》等不同,《悲怆》这个标题是贝多芬自己取的。

这段时间是贝多芬与里希诺夫斯基侯爵关系的蜜月,1794年前后有段时间他直接住在里侯爵家里。朋友关系太好,就会自比家人,然后过界参与朋友家庭纠纷,之后往往就没得朋友做了。1814年前后里侯爵不顾全家反对娶了个女演员,在当时的维也纳算超级丑闻,全城轩然,贝多芬却跳出来力挺。他对这场家庭内战的贡献是专门创作了《e小调奏鸣曲》(作品第90号)并题赠里希诺夫斯基,而且明言写的就是这段爱情故事,因此第一乐章名为“脑心交战”,第二乐章名为“与爱人谈话”。音乐结束,故事告终。投桃报李,那时的里希诺夫斯基可为贝多芬一掷万金。1799年钢琴家萨尔斯堡·约瑟夫·弗凡尔来到维也纳,按当时规矩立即挑战贝多芬。维也纳权贵分成两大阵营下赌,里希诺夫斯基侯爵这边自然下注贝多芬,而惠兹勒男爵则下注外来的弗凡尔。最后,贝多芬得胜,侯爵赢钱。

1801年贝多芬致信朋友阿芒达牧师说:“所有人中最可靠的朋友是里希诺夫斯基侯爵。自去年到现在他给了我600弗罗林,加上出售作品,我已不用为每天的面包发愁。现在,我写出东西就有四五家出版商要,价钱相当不错⋯⋯我近来作品不少:你说到正在订购钢琴,我干脆把作品和钢琴一起打包寄你,你也能省些钱。”这封信说明,贝多芬虽然爱钱,但却不是守财奴。1801年6月29日贝多芬致信波恩老朋友韦格勒说:“从去年起里希诺夫斯基侯爵(虽然我说了你肯定难于置信)一直是我最热烈的朋友⋯⋯(我们中间颇有些小误会,但却更加强了我们的友谊)⋯⋯他给我每年600弗罗林年金,直到我找到报酬相当的美差为止。”

在里希诺夫斯基等金主帮助下,贝多芬开始在欧洲音乐首都露出尖尖角。

不过,靠的并不是作曲,而是钢琴即兴演奏。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贝多芬六七岁就喜欢即兴演奏大提琴和钢琴,经常因此遭到爸爸约翰的尖刻挖苦和粗暴制止——他希望儿子成为循规蹈矩的“神童”。小贝多芬的眼泪与哀求无法抵抗爸爸的言语和肢体暴力,但他的内心从未停止反抗。

他的反抗就是——坚持即兴演奏。

想当年巴赫和莫扎特都喜欢即兴演奏。

对于整日深陷宫廷繁文缛节的音乐家而言,即兴演奏,即他们放飞精神的那一角自由天空。跟巴赫与莫扎特不同的是,贝多芬更加强悍地卫护着这自由。后来有人好意跟他说:“照规则是不允许这些和弦连用的。”

贝多芬当面反戗:“可是我允许!”人龙罡气,火花四溅凌空劈面而来。

在维也纳,贝多芬对即兴演奏的坚持得到了回报。当时一位著名钢琴家听说贝多芬擅长即兴演奏后很不以为然:“我来跟这个年轻人较量一下!”较量之后他不得不承认:“他不是人。他是魔鬼。他的即兴演奏不是人赶得上的!”

1795年3月30日,在里希诺夫斯基侯爵帮助下,25岁的贝多芬在维也纳霍夫堡剧院举行钢琴公开演奏会,曲目是刚创作的《第二钢琴协奏曲》(降B大调,作品第1号)。演出大获成功,被赞“很有维也纳风格”,贝多芬被赞拥有“火花、光彩、幻想和深邃情感”,报纸表扬他“在海顿躯体里装进了莫扎特的灵魂!” 当年瓦德斯坦伯爵说服波恩选帝侯弗朗兹让贝多芬请长假带薪留学维也纳,理由就是他能“从海顿手中接受莫扎特的精神”。现在他预言成真,虽然并不是从海顿的手中,然而贝多芬毕竟接受了莫扎特的精神。

这是贝多芬成名维也纳的那一夜。

不过,贝多芬对《第二钢琴协奏曲》并不满意,并且修改到1801年仍不满意,于是干脆创作了《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第15号)。所以,《第一钢琴协奏曲》完成于《第二钢琴协奏曲》之后,只是贝多芬把编号排在前面,可见他对《第二钢琴协奏曲》多么不满。《第一钢琴协奏曲》1798年在布拉格首演。不久贝多芬又开始创作《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1803,作品第37号),其首演在维也纳葡萄剧院,贝多芬独奏。

此为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三部曲。

演出成功,《第二钢琴协奏曲》印刷出版,贝多芬实现已故父亲的梦想——拿稿费!1796年,深受疾病困扰的贝多芬在笔记中写道:“勇敢啊!虽然身体不佳,但我的天才终会战胜⋯⋯25岁!不是已经来了吗?⋯⋯这个岁数,人生已见端倪。”

贝多芬当然说的是成功人生的端倪。

不过,他的人生痛苦也已现端倪。从这一年开始,贝多芬听力出现障碍。

贝多芬二上维也纳有备而来:他显然带着一批草稿。作品第1号《三部钢琴三重奏》很可能就是从波恩带来的,因为作品第2号《三部钢琴奏鸣曲》来得实在太快了。出版社发现贝多芬作品有利可图蜂拥而来,贝多芬开始受邀演出。成名后第二年(1796年2月)贝多芬赴布拉格、纽伦堡、德累斯顿、莱比锡、柏林、布拉迪斯拉发,这一圈儿转了有四个月。在柏林,威廉二世拉提琴伴奏贝多芬的钢琴演奏。贝多芬将两部低音提琴协奏曲题献威廉二世。遗憾的是,威廉二世此前没认出莫扎特是奥地利最伟大的作曲家,这次又没认出贝多芬是世界最伟大的音乐家。像对莫扎特一样,他也没有为贝多芬提供工作岗位,只是送给贝多芬一只金鼻烟盒。因此,威廉二世虽能演奏多种乐器,但仍称不上是一位音乐家。

就在贝多芬前往布拉格的同时,拿破仑挥兵攻入意大利。不过,那时贝多芬对拿破仑还没产生兴趣,因为,1796年5月,他结识了特蕾泽和约瑟芬·封·不伦瑞克。他们的故事,此处先按下不表。

一举成名的贝多芬春风得意马蹄疾,可却突然发现蹄声怪异,他说:“耳朵里常闻低鸣和呼啸。”耳疾发作了。贝多芬的耳聋出现于1796年,即贝多芬成名维也纳的第二年。按贝多芬作品目录,只有3部钢琴三重奏(作品第1号)出版于1796年之前,作品第2号(三部钢琴奏鸣曲)出版于1796年3月。

因此,冯八飞昭告天下:

贝多芬的几乎全部作品,都写于他耳聋开始之后。

贝多芬对耳疾的回答是伟大的《悲怆奏鸣曲》(Pathétique,第8号钢琴奏鸣曲),此处按下不表,因为必须先表另外一部作品,即“八飞六段论”中第一阶段的压轴龙头。

《第一交响曲》(C大调,作品第21号)!

1799年下笔,顶着新世纪的曙光于1800年完成。1800年4月2日,贝多芬在霍夫堡剧院举办首场个人音乐会,曲目有《管弦乐七重奏》

(作品20号)和《降B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一交响曲》压轴。

此时贝多芬年满30岁,到维也纳8年。

这是贝多芬迈向交响曲之王宝座的起步式。

《第一交响曲》幽默通俗,略带舞蹈性。题献封·斯韦滕男爵。

交响乐之父无疑是海顿,他创作了100多部交响曲,莫扎特也有50部。

但史有公论,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家,是贝多芬。

就像唐诗是“初唐四杰”创立,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

贝多芬之所以“最伟大”,是因为他在海顿与莫扎特的基础上有大量创新。并且,所有这些创新都成为交响乐的标准,随便数数就有。

1.确立交响乐为4个乐章。除《第六交响曲》5个乐章,其余都是4乐章,而且依次均为快板—慢板—小步舞曲或谐谑曲—急板或快板。

2.贝多芬的交响曲带有非常强烈的如歌旋律,这就是为什么大家喜欢听贝多芬。他的旋律非常纯净,《第五交响曲》开头“命运的敲门”只有4个音符,《第九交响曲》开端的下行五度音也非常简单。正因为简单,所以主旋律很易记忆,一般听众自然就容易听懂。

3.自《第三交响曲》始,贝多芬的交响曲开始有戏剧冲突,即开始用音乐“讲故事”,这是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都没做到的。所以我们听贝多芬交响曲不只享受美妙的旋律,还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起承转合编织我们自己的故事情节,听众全情投入参与创作。简单说,巴赫、亨德尔、海顿、莫扎特都是画龙的,贝多芬一笔“点睛”赋予音乐以“神”,让交响曲形神兼备——活了!这也是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不请自来为贝多芬音乐起“标题”,因为,在这个人心中《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讲的是“月光”,另外一个人就觉得讲的是“圆亭”。作品张力大,正是伟大作品的标志。《红楼梦》之所以伟大,就因为“一百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百部《红楼梦》”。好莱坞电影这么精彩,可文学价值却不高,就是因为它类型化,一百个人看《速度与激情》,看到的是同一部《速度与激情》,虽然过瘾,但瘾过了之后啥都没剩下。

4.《第六交响曲》使用标题,《第九交响曲》加入人声,均为音乐史伟大创举。用谐谑曲替代小步舞曲、采用不协和和弦、和弦构成强烈戏剧性对抗,这些在海顿和莫扎特那里完全不可想象。贝多芬不承认是海顿学生,固然是一时意气,但从音乐史上讲,还要算很有道理。

5.交响乐队规模大,配器突破常规,不受奏鸣曲式限制。

虽然成名已经有几年了,但《第一交响曲》这场音乐会,是贝多芬真正征服维也纳的那一夜。《大众音乐报》在报道中把“贝多芬”几个字用斜体字强调了5次:“今天,1800年4月2日,星期三,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荣幸地在皇家帝国宫廷剧院为大家献上大型个人音乐会,地点霍夫堡剧院。曲目包括已故乐长莫扎特的一部宏大交响曲;尊贵乐长海顿先生《创世记》的一首咏叹调(扎尔小姐演唱);一部大型钢琴协奏曲,由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曲并亲自演奏;一部七重奏,以最谦卑忠诚的心献给皇后陛下(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曲)。七重奏包括4件弦乐器和3件管乐器,分别由舒潘齐格先生、施赖伯先生、申德莱克先生、巴尔先生、尼克尔先生、马陶舍克先生以及迪策尔先生演奏;海顿《创世记》的一首二重唱(扎尔先生和扎尔小姐演唱);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还将即兴演奏钢琴;一部新的大型交响曲,由整支管弦乐队演奏,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先生作曲。”

结果满堂彩,贝多芬因“品位和感知力”被广泛称赞,《第一交响曲》也因“显著的艺术性和新颖度以及丰富的思想”赢得听众。虽然七重奏被乐评家批评“管乐泛滥”,但听众却热烈欢迎它的优雅和悦耳,其不寻常的乐器组合(黑管、圆号、巴松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编排精妙,证明一贯曲风硬朗的贝多芬甜美起来完全可以秒杀任何沙龙音乐家的华丽。有趣的是,贝多芬后来极其厌恶这部七重奏的甜美。

来自落后德意志的维漂贝多芬,终于征服了维也纳!

这时他还不到30岁,已经有了仆人和马,而且钱还从出版商、演出经理和钢琴学生那里滚滚而来。当时维也纳有些音乐会称为“学院”,意思并不是大家在音乐厅展开学术讨论,而是表示作曲家可分成票房。贝多芬的“学院”分成丰厚,里希诺夫斯基侯爵还给他600弗罗林年金。贝多芬有钱了,不用再住地下室啦。1800年7月他搬到维也纳北边的温特都柏林,距离维也纳市区徒步一小时。这时的贝多芬已经可以说是比较怪异了:一头狂乱黑发,双手满是墨渍,时常一个人哼哼唱唱,散步途中会突然在树上和土路上写写画画,吃饭刮胡子时也经常停下来作曲,要么写在稿纸上,要么写在外衣口袋里的那本沉沉的大笔记本上。灵感来了,他会写在墙面和百叶窗上,跟在主人待客的白桌布上写物理公式的爱因斯坦如出一辙。从温特都柏林开始,贝多芬形成了一生的创作惯例:春天到初秋他每天都在森林散步,在地上和树上“音乐速写”,冬天回到维也纳誊写、试演、排练、举办音乐会、签合同。

从每日作息而言,贝多芬早上五六点钟起床,工作到下午两三点。他的午餐跟康德一样从下午3点钟开始,然后散步,去九店咖啡屋阅读席勒、歌德、莎士比亚,晚上九十点钟休息。会客通常安排在星期五,如果访客不是美女的话。

贝多芬的餐饮习惯也是这个时候形成。他午餐吃得比较多,一般是通心面,斯特拉希诺干酪,意大利香肠,鱼,面包,汤,而晚餐只有小吃和汤。

贝多芬常喝的饮料是泉水和布达佩斯葡萄酒,作曲时抽烟并佐以啤酒。

要特别转告咖啡爱好者的是,贝多芬早餐后必喝一杯浓咖啡,而且必须用他自己仔细数出来的不多不少的60颗咖啡豆研磨之后煮成。

冯八飞:贝多芬之雏凤啼声 | 新刊

否则,他就不喝!

应当是比今天的Expresso浓多了。

早餐后贝多芬在他的“钢琴桌”边工作到中午。这个钢琴桌并非钢琴,而是个写字台。贝多芬跟莫扎特一样不愿长时间坐在钢琴前作曲。他经常双手在这个写字台上边写边弹,但其实弹在木头上,完全没声音。音符的狂风巨浪,都在他大脑中狂飙。再深度八卦一下,贝多芬是右撇子,通常用左手去找和弦与华彩音型,所以,他的钢琴即兴演奏通常是从左手的F大调华彩经过句起始。

有人说贝多芬跟尼采一样,都是典型分裂人格。但其实他们非常不一样:贝多芬并非一生都致力于破坏和冲撞。他也有柔美,也有典雅。大致而言,贝多芬的单数交响曲(1、3、5、7、9)雄壮激烈,而偶数(2、4、6、8)则柔美典雅。

这种分裂的原因,我们后面再说。

但说贝多芬是分裂人格其实没有错,他的肉体、精神、音乐和社交统统在温柔和雄壮两个极端跳跃,要命的是这中间没有一寸缓冲区,他的作品也随之截然分裂:交响曲中大调与小调的碰撞,乐章里粗犷与诱惑的碰撞,最细微的乐旨结构分层也像树木横截面的木质部与韧皮部的差别那么明显,音符张力漫山遍野,而所有这一切冲撞到达顶端之后都归于和谐。

其实认真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分裂人格,包括最虔诚的和尚修道士,区别只在于,我们的分裂人格什么都没产生,顶多产生精神分裂。

贝多芬还没有完全征服维也纳,这个音乐之都仍然是海顿与莫扎特的天下,然而,这个来自落后边陲小城波恩的寒门小子,他的音乐已经划破了维也纳的夜空,预示着维也纳音乐最伟大辉煌的明天。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2018年10月20日16稿

于北京天堂书房

作者简介

冯八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博导;柏林洪堡大学博士后,博导;德国语言研究院中国首席代表;德国艾哈德基金会国际科学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曾出版《永远的白玫瑰》《大师的小样儿》《谁杀了岳飞》《爱因斯坦:我的宇宙》等作品。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贝多芬 古典音乐 交响曲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