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追求“天人合一、仁爱及物、慈悲为怀”主张人与万物的和谐,反对任意杀戮、虐待动物。恻隐之心,要从善待动物做起。只有当所有人都不再忍心虐待动物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真正建立起来。
【柒】
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
先秦时期问世的《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其“释天”一文中道:“春猎为搜,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大意为:春天是禽兽繁殖的季节,要对野兽的数量进行搜索和统计,可有计划地猎取未怀胎的禽兽;春秋两季是农作物生长、获取的季节,要猎杀践踏庄稼的禽兽;冬天万物休眠,可进行围猎。这反映古人朴素的环保观,是在保持一定的自然平衡的状态下对动物进行猎取和保护。
在春天行猎时,要有所取舍。不任即不孕者,指的是没有受孕的动物。换言之,对于已经妊娠受孕的动物,则不在猎杀的范围之内。因为古人认为春乃万物生长繁殖之际,故对有孕者禁止杀戮。
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当然不只限于春季,对于夏、秋、冬三季,人们如何行事,也有详尽的规定。遵循的原则是“顺天则时”,所谓“林麓串泽以时入而不禁”。
对此《礼记·王制》里有这样的记载:“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罻罗。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这段文字表明,古代行事是讲究顺应天时节令的,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规定。鸠是雏鸟,化为鹰时,当是仲秋,此时才可以设捕鸟之网,草木凋零之时为深秋,方可入山林砍伐。昆虫冬眠蛰伏之前,不能放火烧田等。先秦诸子对此也多有论述。
古代人远比我们聪明,知道保持万物的平衡,每个季节方式和目标不同,但结果都是为了自然界的平衡。现代人却没有约束,大自然已被我们无序的使用而变得千疮百孔。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野生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