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的基石 抽一块而动全球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12国之一
据《人民日报》报道,在10月刚刚落幕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科技部“973计划”生物入侵项目首席专家万方浩披露,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中,入侵中国的就有50余种,涉及农田、森林、水域、湿地、草地等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对我国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安全造成极大挑战。那么,你了解什么叫“生物安全”吗?“生物入侵”又是怎样的过程?为此,本刊在环保部自然生态保护司的支持下,特推出“生物安全”专栏,从科普角度系统解读和报道有关生物安全的意义和生物入侵的生动案例。在本期栏目开篇,《环境与生活》依据多方资料来源,对中国有关生物多样性及生物入侵的情况进行了梳理,试以问答方式解答读者关心的有关我国生物安全的问题。
人类不当活动破坏生物平衡
问:怎样理解一个国家“生物安全”的概念?
答:生物安全涵盖的范围特别广泛,不但涉及动物、植物与微生物的种植、培养、繁育、环境释放、运输、储藏、加工与利用,还关系到人体健康与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等各方面。从国际法的层面上来看,首次提出“生物安全”概念的是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定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这份《公约》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促使人们把生物安全和外来生物入侵、恶意生物资源勘探等活动,作为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而加以关注。
目前,国际上对“生物安全”的概念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生物安全”,是指生物物种不受人类不当活动的干扰和侵害,其个体总量处于动态平衡的稳定状态。“人类不当活动”是指违背自然生态规律的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生产活动、交易活动和技术活动。狭义是指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以及转基因生物的跨国越境转移等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及对其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
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规模开发利用生物资源,各种生物技术的发明运用,使生物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外来物种的入侵、转基因生物的蔓延、生物多样性的锐减等问题,危及人类的未来和发展,甚至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安全。从环境角度来看,生物安全管理的焦点问题,有外来物种入侵防控、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性管理、微生物环境安全性管理三大问题。
人与整个生物多样性系统关系示意图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最富国之一
问:那么,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现状如何?
答: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拥有森林、灌丛、草甸、草原、荒漠、湿地等地球陆地生态系统,以及黄海、东海、南海、黑潮流域大海洋生态系;拥有高等植物34984种,居世界第三位;脊椎动物6445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3.7%;已查明真菌种类1万多种,占世界总种数的14%。
而且,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丰富,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也是野生和栽培果树的主要起源中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栽培作物1339种,其野生近缘种达1930个,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我国还是家养动物品种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家养动物品种576个。
与此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破坏比较严重的国家,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资源过度利用、工程建设以及气候变化严重影响着物种生存和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流失严重的形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总体发展态势令人担忧。如我国生态系统功能在不断退化,具体表现为人工林树种单一,抗病虫害能力差;90%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内陆淡水生态系统受到威胁,部分重要湿地退化;海洋及海岸带物种及其栖息地不断丧失,海洋渔业资源减少。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物种濒危程度呈加剧态势。我国野生高等植物濒危比例达15%~20%;有233种脊椎动物面临灭绝,约44%的野生动物呈数量下降趋势,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下降态势明显。另外,我国的遗传资源也在不断流失、丧失。一些农作物野生近缘种的生存环境被破坏,栖息地丧失,野生稻原有分布点中的60%~70%已经消失或萎缩;部分珍贵和特有的农作物、林木、花卉、畜、禽、鱼等种质资源流失严重;一些地方传统和稀有品种资源完全丧失。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