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理放生比杀生更可怕
外来物种入侵有多方面因素,但让很多热爱动物的善良人没想到的是,民间私自放生、随意抛弃观赏性水生动物,已经成为许多“外来客”进入黄河的主要渠道之一,给生态环境本就十分脆弱、土著鱼类极度濒危的黄河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生态风险。
黄河下游河段和河口地区,生态系统复杂而多样,水生生物丰富且独具特色。然而,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资源与环境室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外来的杂交鲤、镜鲤、锦鲫、杂交鲟、革胡子鲶已定居黄河下游河道,外来的巴西龟、克氏原螯虾(小龙虾)、牛蛙等在山东鄄城至东阿河段的渔获物中,也占了较大比例,外来鳄龟等更是频繁出现在山东高青至垦利段水域,而放生就是“幕后推手”之一。
盲目“放生”的巨大悖论
放生
顾名思义,放生就是把被捕捉或人工饲养的动物放归自然,让它们过野生生活。
史籍
据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放生之事,但是直到佛教传入中国,特别是“六道轮回”的说法被人们普遍接受之后,放生才成为中国民间的一种普遍风气,并延续至今。
然而,在专业人士眼中,放生却造就了一个巨大的悖论:一方面,放生者希望通过放生的方式,实现不杀生的目的;另一方面,违反生态学规律的放生,恰恰很难实现这个目的。
关于盲目放生的危害,大家容易想到的是,很多放生的动物长期被人工饲养,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这时候“放生”往往就意味着“杀生”,好心却办了坏事。比如,笼鸟在放生后因为缺乏飞行能力和觅食能力,常常很快死亡。而放生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因为不适应水温、水质的变化,死亡率也非常高。
考虑到放生家养动物有如此明显的问题,一些商贩就从野外捕捉野生动物,在市场上出售,诱使放生者购买放生,形成“捕—售—放”的灰色产业链。这种“放生产业链”对野生动物的危害很大,对一些原本已经因为人类活动而濒危的野生动物来说,是雪上加霜。另一些本来没有贸易价值的野生动物,也因为有了“放生”的价值而遭殃。这些被折腾后放生的野生动物,存活率同样很低,特别是在放生地的生境和原产地差别巨大的时候,就更是如此。
这样看来,似乎放生的问题主要是“死”的问题——起不到让放生的动物在野外继续存活的效果。然而,如果放生的动物都能活下来,又会造成新的问题,甚至比“死”的问题更严重。
因为,一些被放生的动物,携带有病原体,比如鸟类可能携带有禽流感病毒,放生后,如果它们存活下来,这些病原体可能和当地野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相互杂交,产生毒性较大的新类型。这不仅会在野生动物种群中传播,甚至可能转变为新型人类传染病。更重要的是,盲目放生的动物,有可能在放生地造成生物入侵,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