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自然生态
亲近大自然是人类的本性,敬畏大自然本应也是人类的本能,但是却在人类的逐渐“强大”中消失。从避让猛兽到圈养猛兽再到随意在猛兽面前挑衅,彰显了敬畏心消失的过程,而防卫意识的缺失,带给人们的也必将是血与泪的教训。
乞讨多是无力生存的弱势群体活命的手段。随着社会保障和救济功能的完善,现在相当部分的乞讨,已日益变味,或有人喜欢这种生活,或有人看中其间商机。社会固然应以宽容姿态接受这种自由,但并不等于可以容忍这种自由侵害他人的权益。
对待大自然的其他生灵,我们却仍旧要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敬畏不是示弱,而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这些频发的动物园安全事故给我们的教训,恐怕不止是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这么简单,最根本的就是将对待大自然生灵的那份敬畏之心渗入我们的教育当中。
北极种子银行新添1万多个种子样本,使得该种子银行农作物种子数量达82.5万,这些种子样本分别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愈加凸显。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解决环境问题不仅需要自然科学的介入,还需要社会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积极干预,环境问题因之进入了社会学研究视野。
从对自然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的考察中得知,主体间性不能靠主体的退让、泯灭主体性以达到与自然的同位来实现,而只能通过主体与世界的升华,使自我和世界成为自由的主体,实现主体间的对话、沟通而实现。这就是审美主义的主体间性哲学。
继德国大闸蟹,美国鲤鱼和牛蛙泛滥后,“海纳百川”的中国吃货们又迎来了好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最近,英国苏格兰的一些河流中小龙虾泛滥,部分河流甚至出现了“踩着小龙虾”过河的“盛况”。
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保护措施,也要警惕那些“隐形杀手”给野生动物带来的灾难。只要农药使用安全了,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自然就会收到事半功位的效果。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今年粮食日的主题为“家庭农业:供养世界,关爱地球”。以家庭农业为主题,目的在于让国际社会更多认识到家庭农业和小农户在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2013年全球约有1亿人受自然灾害影响,其中超过半数生活在亚洲地区。《世界灾害报告2014》说,2013年全球共发生逾300起自然灾害,影响了约1亿人,造成的经济损失达1186亿美元。
这些以动保为名的民间行动,或其初心仅是悲悯,而非都关乎动物的尊严与权利,但他们却也是在坚守着法律之上的更高底线,并有望倒逼出执法的全新生态。而当摒弃那些自说自话的聒噪,我们内心共同之不安或能被稍唤醒。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日前向在韩国平昌举行的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报告称,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激增导致海洋酸化,到2100年恐将造成每年约1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地球南北极磁场倒转的速度可能快得超出想象,只需要100年左右。过去,科学家认为这一过程至少需要数千年。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2次缔约方大会世界地方政府峰会(以下简称“地方政府峰会”)13日在韩国江原道平昌开幕。江原道知事崔文洵、韩国环境部次官郑然万、《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长等500多人出席了开幕仪式。
为了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来自世界各地的上万种新作物种子被加入北极“末日种子库”中。这个位于挪威北海岸瓦尔巴特(Svalbard)岛上的种子库已储存82.5万个品种,代表1.3万年农业历史。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