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媒体日前报道了玄奘“母校”那烂陀大学800年后复课的新闻。《西游记》中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演绎的就是1400年前玄奘到印度那烂陀大学(或称那烂陀寺)留学的经历。玄奘在印度游学14年,其中在那烂陀学习和讲学的日子前后共有8年。作为一座千年名校,那烂陀大学经历过鼎盛、覆灭、重生,颇具传奇色彩,邻那烂陀遗址而建的玄奘纪念堂则见证了中印人民交流的源远流长。
那烂陀遗址(网络资料图)
鼎盛时期学员万余人
那烂陀位于印度比哈尔邦首府帕特纳东南方90公里左右,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那烂陀之名出自古梵文Nalanda,“Nalan”意为莲花,“da”为给予之意,而莲花在印度代表知识,所以那烂陀意即“知识的给予者”。笔者去年曾参观过那烂陀遗址,那一座座红砖铺就的僧舍和长长的甬道在脚下铺陈开去,仿佛望不到尽头,虽只剩残垣断壁,却依然诉说着千年前的辉煌。
有关那烂陀大学复课的新闻称“今年首批15名学生进入这里深造”,这与历史上那烂陀的盛景已有天壤之别。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当玄奘来到那烂陀时,这里“伽蓝(指僧众居住的庭院——编者注)五十余所,僧徒万有余人”。从挖掘出的那烂陀遗址来看,有僧院12座,占地200多亩,而印度考古学者称这仅仅是挖掘了1/10而已。
那烂陀大学,最早是一座名为那烂陀的寺庙,建于公元427年,由印度笈多王朝的鸠摩罗笈多王所建。后来经过六代君王的不断扩建,终于建成一座如城市般规模的庙群和大学,成为世界上第一所寄宿制的大学,也是当时世界佛学的中心。玄奘631年抵达那烂陀,6-7世纪正是那烂陀大学最为兴盛之时,除了印度本地学员外,还有许多来自周边国家的学生,共有学员1万多人,教师2000多人,有8个学院,100多个讲堂,除了教授佛教各宗各派的经典之外,还教授世俗的学问,如语言学、逻辑学、天文学、医药、工学等。当时还有3座大型图书馆,馆藏图书900余万卷。每天,这所大学都有100多个讲座同时开讲,学术氛围十分浓厚。
玄奘留学期间才华横溢
玄奘的到来受到那烂陀师生的热烈欢迎,他被当时已逾百岁高龄的“校长”戒贤法师收为亲传弟子,亲自教授他《瑜伽师地论》。这一消息轰动全校,因为年老体弱的戒贤已多年不亲自讲学了,竟为这个中国学生破了例。玄奘也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每天如饥似渴地学习佛法,研读印度教的婆罗门书以及许多其他印度传统知识,并认真研习梵文,达到“皆洞达其词,与彼人言清典逾妙”的程度,居然说得比当地人还好,这为他后来回国后翻译经文打下良好基础。
635年,玄奘经过5年学习,掌握了大小乘佛学经典、医方、术数等多门学问,成为那烂陀师生中能够精通50部经论、通晓三藏的大德高僧,而达到这一境界的全校只有10人。在达者为尊的那烂陀,玄奘获得留校任教的资格,还配备“专车”——出门可以乘坐大象。
为深入了解佛教及印度,玄奘再次踏上游学征途。他从那烂陀出发,游历1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印度各地,他每到一处都拜访高僧,探寻佛法真谛,如实记录风土人情和山川地势等。640年春,玄奘再次返回那烂陀,这时他已经成为誉满全印度的高僧,被聘请给那烂陀的学员讲授大乘佛经。当时印度势力最强大的两个国王都听说了玄奘的事迹,非常仰慕他的才华,争相邀请玄奘到自己的国家去讲学和辩经。据记载,为了争夺玄奘的优先邀请权,两国几乎兵戎相见。最终实力更胜一筹的戒日王占了上风,成功邀请玄奘来到曲女城召开全印度宗教学术辩论大会,戒日王亲自担任主持。大会盛况可谓空前绝后,共有20多位国王、3000多名僧人以及2000多名其他宗教的信徒参加,曲女城方圆几十里都被围得水泄不通。戒日王把玄奘的论点张贴出去,而且玄奘公开宣布欢迎与会者挑战他的论点,但20天竟无一人能够诘难玄奘。从此,玄奘的名头更是一时无两,被大乘尊为“大乘天”,被小乘尊为“解脱天”。
公元643年,去国怀乡15载的玄奘终于踏上归途,离开印度时,玄奘由那烂陀派出的随从队伍陪伴,带着需要22匹马才能拉得动的657部佛经再次历尽艰辛,返回大唐。归国后的玄奘,致力于讲学、译经和著书。玄奘带回并翻译的佛经,对中国及东亚地区的佛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玄奘的带动下,很多大唐僧人前往印度留学,其中就有著有《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义净大师等人,也不断有那烂陀的僧人前往大唐传法。
周恩来总理与那烂陀大学复建后首任校长(右一)等人合影
覆灭与重生
仿佛冥冥中的天意,玄奘离开印度6年后,戒日王去世,印度重新陷入动荡状态,而印度佛教和那烂陀也随之衰微。11世纪前后,来自中亚的穆斯林不断入侵印度。1193年,突厥人的后裔默罕默德·巴克提亚·卡尔基率领一支骑兵摧毁了那烂陀大学,并放火烧了三座大图书馆。据说,熊熊的火焰足足用了6个月才把 900万卷藏书焚烧殆尽。当时,那烂陀大学的许多高僧逃到西藏。
那烂陀遭劫后,又是几个世纪过去了,突厥的铁骑终不敌英国人的枪炮,莫卧儿王朝被东印度公司取代。19世纪中叶,当英国人踏上印度土地时,他们对这片神秘的大陆几乎一无所知,因为印度人从来不热衷记录历史,史料也都是神话和传说。这时,在伦敦出版的《大唐西域记》英文版成为英国人手里的指明灯,他们手捧着玄奘的书,按图索骥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古迹。1861年,英国人康宁汉姆在《大唐西域记》的指引下在一片荒原中发现了那烂陀遗址,那烂陀终于得以重见天日。
中国也为这所玄奘“母校”的重生做出贡献。上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领导人决定在那烂陀遗址修建一座玄奘纪念堂。1956年,周恩来总理同意将一批佛教圣物捐赠给印度,其中包括玄奘大师的一颗顶骨舍利、玄奘翻译的一批经书以及30万元人民币捐款。当时代表中国政府前往印度捐赠的是年轻的十四世达赖喇嘛。但后来因历史原因,建纪念堂的计划被搁置了半个世纪。
2005年,中印两国总理发表中印联合声明,开启两国关系新篇章,并就重建玄奘纪念堂达成共识。在两国共同努力下,一座壮观肃穆的纪念堂在那烂陀遗址旁落成。纪念堂大殿门楣上悬挂“玄奘纪念堂”五个大字,两侧挂有一副楹联,汉语与印地语各有一上下联。去年笔者参观这里时发现,汉语对联上缺失了五六个字。那烂陀大学一位教授解释说,因为暴晒,对联上一些笔画脱胶掉落,他们不擅长书写汉字,所以掉落的几个汉字一直无法修复,他恳请笔者帮忙。笔者闻言深感荣幸,赶忙根据对联意思和几乎不可辨识的胶水痕迹把对联顺下来,重新誊抄后交给教授。对联曰:西天取经,三界垂范,誉为法门领袖;东土弘佛,千秋载德,尊称民族脊梁。
现有两所那烂陀大学
其实,今天的印度有两所那烂陀大学。一所就是最近新闻里所说的刚开始复课招生的那烂陀大学。该学校的重建源于印度和18个亚太国家的共同倡议。这所学校位于那烂陀遗址以西20多公里的王舍城郊外,因为重建校园工程尚未开工,目前暂借王舍城会议中心作为临时校舍,并租用附近旅馆当作学生宿舍。今年9月1日开学时,该校只有15名学生和11名教师。
另一所那烂陀大学,笔者去年曾拜访过,这所大学成立于1951年,坐落在那烂陀遗址的旁边,专门教授佛教以及与佛教有关的语言,如巴利语、梵语和汉语等,目前有教师数十名,学员500多名。该大学首任校长曾于上世纪50年代来访中国,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该校教师还给笔者提供了校长当年与周总理的珍贵合影。当年中国将玄奘的舍利赠送给印度时,舍利也是被存放在该大学里,直到今天,装舍利的容器还放在这所大学,而舍利本身因安全原因被转移到了帕特纳博物馆。
我们无法评说两所大学谁更正宗。但令人欣慰的是,那烂陀又成为全球焦点,其昔日荣光也终将重新绽放。(张笑竹)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