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生态恶化,得到的遏制只是暂时的局部的。从整个大环境说,全球变暖、灾害频起,污染普遍化而且仍在滋漫,对生物生存环境的影响,非常令人担忧。每年每月都有若干种物种绝灭,越越来多的以往常见的物种列入了濒危生物的名单。人们期望看到的生态达于良性,至少不要再产生破坏生态的新的问题,并没有出现,更不用说生态的修复并渐臻于理想状态。不少保护生态的措施,恢复生态的投资,远没有产生出预期的效益,似乎是事培功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情形?根本说来,是人们对于生态保护、对待生态的观念尚未转变,对待生态和具体的生物的态度尚未端正。其中最重要的,是没有能建立起众志成城生平等的理念。
众生平等,是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的基本观念之一。《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称“大乘平等法”。所谓平等,是不起差别心,当然包括对众生的态度在内。当今说保护生态,第一就要树立起这样的观念。因为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世界上的自然资源无限止的掠夺。依据西方人的思维,人高踞于整个世界之上,自然界中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类的需要才存在,人类可以向自然宣战,征服它,改造它,随意地利用其资源。动物,植物,整个生物界,应当臣服于人类,生物的生存权,要服从于人类(其实只是一部分人)生活、经营、发财致富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在不同的时期也可以与其他的社会思潮以及普泛的观念结全在一起,从而产生更大的危害。比如,从工业革命以来,科学主义的思潮,成为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激荡的社会思潮。本来,科学是造福于人类的,但是当着人们认为有了科学就可以解决任何问题,人类就可以为所欲为,则常常引发生态的灾难。1958年,大跃进的喧闹甚嚣尘上,有人作歌曰:“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传统的信仰被简单地摈弃,而“我”的地位被抬到与造物主等价的地步。于是,盲目向自然开战的结果,是生态与整个环境的大破坏,植被丰硕的好山变成了秃山,为了大炼钢铁,大树成了燃料,为了表示改天换地的豪情壮志,成片的山林被毁,大块大块的湖面被围而成田,无论的地上走的天上飞的和水中游的,都逃不脱一场大浩劫。今天再来讲众生平等,正是为了对治人类中心主义的偏见和造成的弊端。须知,在过去的时代里,人们保持着传统的价值观,对自然怀着深深的敬畏,对生命抱着深切的同情,对伤生表示出有罪感,把护生当成积德行善。其中就有众生平等观念的影响。传统信仰的被遗忘,是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产生种种破坏包括对人们自己的生活环境破坏的重要缘由。今天讲众生平等,无非是想借助于传统的广泛的号召力,重建当代的价值观。
众生平等,首先是肯定一切生命体都有其独特的价值。生命的价值,值得人类的尊重。人也是众生,是整个生物系统的一部分。按照六道轮回之说,人道居六道之一,四生之中,人属胎生,虽与其他生物有别,也不至于分别的完全对立、可以傲视其余的地步。因此,每一生命体都有其尊严。人与其它物种在生存权利上是平等的,我们在行使人的权利时,必须顾及别的物种的生存权利,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不以破坏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平衡状态,更不以牺牲其它生物的生命或生存发展条件为代价,在发展过程中本着众生平等观念,尊重自然界的秩序和规律,尊重其它生物的生命和权利,致力于建立将人类自身纳入到自然秩序中,从而使人类在自然中获得幸福。
众生平等,肯定众生都有灵性,所以不能以寻常无生命之物对待。对众生的分别相,只是现象界的事,从更深的层次看,佛家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都有由之为出发点,解脱、提升的希望。这样就从根本上动摇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当着人们自己将自己当成一切生命最高层次与最高价值的时候,无非是自诩自己为万物之灵,却忘记我自己也是生物界一部分,忘记了自己来之于自然,生存与发展也都依赖于自然。人类的解放同样也应当是自然的蓬勃生机的焕发,一切生命体都过上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其本性的生活。因此,强调人与众生都有存在的权利,都有生存与发展的尊严,是我们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当今建立起人与自然、与生态系统和谐的基本条件之一。
众生平等,肯定众生之间有着相互依赖,相互扶持的关系。根据生态学的基本知识,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彼此间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密切,而且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能量的传递和信息的交流。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各种生物的种类、数量和空间配置在一定时期均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使各生态系统能够各自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结构。地球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不可逆动态系统,其演变的规律靠的是系统与环境、系统内部各自系统之间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干耦合关系,这种关系通过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流动与交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了系统的平衡。这就是所谓的生态平衡。而且现代生物学认为,生命是以网络型存在的,各种生命形态处在不同网络层次中,同时又互相依存、互相补充。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由其周围的环境决定的,生命圈中的全部生命形式是互相决定的。
美国科学家小米勒总结出生态学的三定律:一,我们的任何行动都不是孤立的,对自然界的任何侵犯都有无数的效应,其中许多是不可预料的,称为多效应原理;二,每一事物无不与其它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交融,称为相互联系原理;三,我们所生产的任何物质均不应对地球上自然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任何干扰,称为勿干扰原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人的生存发展和其它生物的生存发展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并且人的生存和发展不应以破坏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和平衡状态,更不应以牺牲其它生物的生命或生存发展条件为代价。否则,自然界的运行平衡状态一旦由于人类的粗暴干预而打破,必然会引起环境问题乃至生态危机、环境灾害。那么除了自然界之外,人类便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如此的事例不胜枚举。而根据佛教中缘起的观点,所谓“缘”就是指的“因”,即事物存在的原因或条件,但这种原因或条件不是指事物存在的根本因,而是指处于依存关系中的某种事物作为他物存在的条件,而其自身又需另外的事物作为存在条件。“缘起”即依条件而产生,《杂阿含经》中说:“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中阿含经》中说:“若有此则有彼,若无此则无彼,若生此则生彼,若灭此则灭彼”。这虽然是佛教中解释事物的形成和变化原因及世间现象相互间的关系的概念,但是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其中与现代生态学的观念契合之处。而人对自然界巧取豪夺、滥捕滥杀,最后又在生态危机、环境灾难中损失惨重,不正是因果报应论的极好注释吗?
众生平等,意味着要用平等之心去看待一切生命,将众生的生存与幸福,当成自己的责任。《妙法莲华经·方便品》说:
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
这种度脱一切的观念,是大乘佛教的核心观念,也是我们建立生态保护的责任心的基本出发点:人类的解放不仅在于人类社会制度的合乎理想,也意味着生态状态的优化,地球上的一切,与人类都友好相处,各得生遂,各得其所。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