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与思 - 所谓“素质”

中国行与思 - 所谓“素质”

作者 / 雷克2013-11-18 09:44点阅:30510 繁体

ico

雷克,1981年生于德国汉诺威。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巴黎生活一年,并从巴黎徒步回到德国。而后在慕尼黑大学主修汉学,并因此来到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完成了一年语言交换,一年摄影进修。2007年他徒步4646公里从北京走到乌鲁木齐。

ico

  所谓“素质”

 

  ■ 中国行与思(18)

 

  “素质”这个中文单词,是我在北京的时候学到的。当时我有一个年纪差不多的哥们,暗恋一个同乡的女孩,只可惜一直被拒。某一天他和另外一个女孩去打台球。那女孩是南方的,个子矮矮的,长得漂亮,性格活泼,很令人喜欢。我跟哥们说让他追这位小MM好了,哥们说不要。问他是否觉得这位小姑娘不好看,他说不是,是素质问题。这位小姑娘素质不高。

 

  素质……不高?

 

  我不懂,哥们一脸无奈。“Quality嘛!”他说。

 

  描述人类还有“质量”的说法吗?我还是不懂。

 

  最后凭他的解释和翻词典我还是大概明白了:素质,那是中国人一个比较特殊的概念,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总之大概指的是一个人的基因给他留下的智商和性格,还有父母给他留下的教养和道德观,总之这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平素质量,这个人的quality。

 

  我后来经常听说“素质”这个词,而且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拿来批评其他人的。随地吐痰,素质不高;插队,素质不高;乱开车,素质不高。有时候觉得“素质不高”还不够狠就直接说“没素质”,那可能已经算一种骂人的话。

 

  我觉得“素质”这个说法很有意思,因为对于我来说,性格和教养要分开看。就是说,某一个人可能受到过高等教育,也特别讲礼貌,但是由于他性格的原因还是道德观有问题,比如会骗人什么的。这种人的“素质”怎么定论?我从来不知道。

 

  还有一点,就是我老觉得大家说“素质”往往是一种给自己的行为找借口的方式。比如坐车时问车主为什么不能礼让其他车,得到的回复经常是:“这些人没素质。”意思很明确:车主素质没有问题,只由于其他人素质低的原因,自己必须跟他们一样。我就会想,是不是别的车主都跟你一样,素质高高的,大家从来不礼让的行为只不过是大家一起培养起来的一种习惯呢?

 

  有的时候听中国人说“外国人素质高”,每次都感觉别扭,其实我觉得这顶多也只不过是中国人的一种客套话吧。其实所谓的“素质”可能就是被社会逼出来的而已。曾有一个中国女孩收拾我,她发现我随地吐痰的时候很生气,就问我:“雷克,你在你们国家也会这样做吗?”

 

  我摇头,顺便感觉到自己脸红了。

 

  有时候小姑娘跟狼一样,尝到鲜血的时候就不愿意饶你的命。“能给我解释一下你在德国不会做的事,一到中国就会做,这是为什么呢,雷克?”她问我。她当然知道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素质低”吗?我觉得有可能。但我觉得这点不是最重要的。我们怎么排队、开车,给不给女士开门的这些行为其实大多数只不过是被周围的环境影响的。大家怎么做,我们怎么做。我在北京忘记自己的家庭教养乱吐痰或者插队,这些行为可以怪在我个人的素质上。我也希望我可以在非理想的情况下坚持我所认为比较良好的习惯,但是人类总有失败的时候,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那么,如果你身边有一个狠狠的小姑娘来顺便收拾你的话,那你幸运了,你可能还有改善的希望!不然的话,全靠你自己。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