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与思 - 我的2.9种语言

中国行与思 - 我的2.9种语言

作者 / 雷克2013-11-18 09:44点阅:30578 繁体

ico

雷克,1981年生于德国汉诺威。高中毕业后,他曾在巴黎生活一年,并从巴黎徒步回到德国。而后在慕尼黑大学主修汉学,并因此来到中国。在北京电影学院完成了一年语言交换,一年摄影进修。2007年他徒步4646公里从北京走到乌鲁木齐。

ico

  我的2.9种语言

 

  ■ 中国行与思(26)

 

  很多中国人会问我:中文咋学的?会几种语言呢?

 

  我的回答:学习任何语言都是通过努力和兴趣。我会2.9种语言。会1.0德语,0.8英语,0.6中文,0.4法语,还有0.1俄语。加起来2.9种语言。我觉得这么说总比“我会五种语言”靠谱一些。

 

  “点九”来自德国朋友李露和我一起想到的一种算法。那时候我们在北京上大学,往往会遇到“几种语言”这个话题。有个在德国长大的中德混血朋友自称“中英德三种语言都通”,结果被我们发现其实连德语都说得不算很好。

 

  我们那时候的结论是:混血朋友会1.6种语言。0.9德语,0.5英语,还有0.2中文。跟“三种语言”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吧?

 

  前段时间跟加拿大人Mark Rowswell发邮件。相信中国人都知道他是谁,中文名叫大山。我跟很多外国人一样,刚来中国的时候特别讨厌大山!他怎么无处不在呢?貌似到处是他的笑脸!我当时想了一大堆理由为什么要讨厌他,结果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了:我嫉妒他而已。人家大山中文那么好,让我一个小老外怎么活啊?

 

  自从我面对自己的感受以后,我慢慢开始欣赏他了。

 

  那么,跟大山交流的我应该用哪一种语言呢?他英中两种语言说得跟母语一样,算两个1.0。但我就不一样,我英语0.8中文0.6,所以还是用英语比较方便。

 

  因为语言的主要目标,就是交流。

 

  至于我中文怎么学的这个问题,我是先在慕尼黑大学汉学系里背了两年单词。一周20个小时王老师的中文课,另外还上几个小时德国人教的孔孟,说实话挺让人头大!而且我那时候不太会说话,感觉自己说中文跟说鸟语一样。有时候我家人会逗我玩,让我说两句中文,我每次会觉得尴尬死了,摇头脸红,只希望他们换个话题!

 

  在慕尼黑学了两年汉学就到北京电影学院做交换生,结果很快就发现跟一群外国人坐在课堂里练“口语”很没劲。外面不是有那么多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吗,怎么不去找他们聊呢?

 

  我同学貌似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们开始在自己聊天的时候也用中文。那次跟两个德国同学在食堂里吃饭,对他们用中文互相问:“你饿吗?”“好吃吗?”相当无语。我那时候决定少一点跟同胞待在一起,多一点出去玩,多一点跟当地人交流。我希望的是,当我问别人“饿了吗?”的时候,我是对他以及他的回答有兴趣,而不是我只想练口语而已。

 

  逃课,旅游,交朋友,谈恋爱。

 

  要努力,要有兴趣,要大胆去找那些当地人聊天。但也不要勉强!如果对方的英语或者德语说得比我中文好的话,我从来不会跟他讲中文。比如我跟法国人朱力安就用汉语沟通。我的法语不好,他貌似又懒得说英文,所以中文就变成了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的通用语。

 

  我很佩服大山和朱力安这样的外国人。他们的中文说得那么好!但我不喜欢“汉语桥”那种节目,搞得好像讲中文就跟“参加比赛”一样,那样有意思吗?语言不是给你拿来显摆的,而是让你感受到另外一种思考方式,还有另外一种美感。学过中文的人几乎都知道李白的文字其实无法翻成外语。

 

  我会告诉你卡夫卡的文字也只能用德文欣赏吗?

 

  别的,都是“floating clouds”。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北风的微信
支付宝扫一扫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