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位置:行者物语 > 行者公益 > 公益理念 > 公益视角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从根本 上在于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既包括政治、经济、科技实力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思想和行为等“软实力”。而我们恰恰在软实力方面尚有较多欠缺。就在我们不断树立强大的中国国际形象的时候,却也因为一些中国公民的素质问题。
中国式的“全民公益”让公益的民间性质回归,它意味着公益不再是社会精英给予的施舍,而是人人皆可为之的善与善的互惠。全民公益发端于人们的志愿动机,又落脚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民间力量正是社会建设的主体,公益模式正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创新方案。
先是贵州五名男童惨死垃圾箱,又有女童着比基尼亮相车展,近期这两则关于孩子的负面新闻刺痛了我们的眼球,更刺痛着我们的心。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受到社会的关爱和呵护,而不是被拉入低俗的浑水,更不是生命的难以保障!从5男童惨死到比基尼儿童,我们该反思什么?
有关“中国需求”导致某珍稀物种数目减少的报道频频见诸西方媒体。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外媒21日又援引部分西方研究机构的最新调查夸张地称,由于中国对红木的需求多年来持续增长,全球红木濒临灭绝。
社会公共生活空间的不断拓展是社会转型不可或缺的一环,公益慈善就是一个很好的争取、拓展社会公共生活空间的渠道和平台,正是借助这样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社会,社会因而不断发育、成长,而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才获得坚实的基础,否则就永远流于空想、空谈。
互联网究竟是不是草根们的福音呢?草根组织又该如何运用互联网工具为自己谋求必要的资源?草根公益最大的特征是民间性。民间性既是草根公益的固有优势,也使其具有先天的不足——资源匮乏的草根公益组织几乎总是面临着生存危机。
慈善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环节,如果丢失了“慈善”这一环,无论我们的物质文明达到何样地步,都是空洞和危险的。慈善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象征,无论从社会意识形态,还是到人类历史哲学,都起到平衡的作用。现代慈善项目的运作以“零成本”为其要旨,因零成本使慈善更纯粹,故广受推崇。
自孩子诞生的那刻起,他们就成了社会人,就得自觉承担起一份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即是说,他们不能只作为父母的附庸而活着。明乎此,我们就能看穿此类名为感恩教育的广场演讲所要达到的目的——教会学生无条件顺从父母的意愿,也即是被五四先贤批判过的愚孝。这样的孝德课不开也罢。
公益精神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思想意识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理念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已成为当代青年参与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的公益活动。那么,究竟什么是青年公益精神?如何培育当代青年公益精神?
对于社会上各种慈善组织、基金会,乃至一般单位摆放的捐款箱,有市民认为需要统一的管理。任何单位摆放捐款箱,都需要到相关部门办理手续并进行登记,捐款的管理要由民政部门的参与,停止使用的募捐箱要及时进行清理,要定期公布每个募捐箱中募集到资金的金额等等。统一的管理,良好的监督,才不至于让大家的爱心在角落里落灰。
有人认为,单车的骑行环境已经够恶劣了,还有这么多的规定,岂不是更不方便?要知道,很多事故的发生都是源于图方便的心理。违法和事故就是一念之差,用法律的威慑力警醒骑行者,提前筑一道安全防线,防患于未然。
中国的城市交通是否以人为本,交通执法以及道路设计是否以人为先。当汽车拥堵成为普遍的城市病以后,只有更重视行人的权利,才能更好地治理拥堵问题。
何为孝顺,一千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判断,行孝没有定式,也不必拘泥于一格。让父母吃好穿好是孝顺,让父母精神富足也是孝顺;让父母在家享受天伦之乐是孝顺,实现父母的心愿,带父母远出饱览旅途中的风景,也是孝顺。
教师和孩子们的爱心应当得到褒奖,慈善机构的官僚作风应该予以严厉批评。因捐款数额的不同而导致慈善机构态度的迥异,将使慈善和爱心变得“锱铢必较”,用货币来“称量”爱心,无疑会使爱心蒙尘、草根失望,慈善热情进一步“冰封”。请记住,慈善的不是钱,是心!
只有通过制度和程序进行公开,才能为官员财产开具合法证明,逐渐走出斩不断、理还乱的腐败猜想。在权力背景下,官员难以自证其财产清白,只有通过制度和程序进行公开,才能为其财产开具合法证明,逐渐走出斩不断、理还乱的腐败猜想。
气候变化:2023年7月可能是有史以来最热月份
夏威夷“恶魔草”泛滥,环保组织训练狗狗对
• 去高原,邂逅那一抹清凉的蓝
• 全球变暖:阿尔卑斯山由白转绿,植被40年增
• 世界海洋日,认识一下这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
• 梨花这么美,为什么很少出现在城市里?
• 中国人喜爱的葛,为何到美国成了“恶魔”?
• 老家的野猪又回来了
世界地球日化废弃垃圾为脑洞艺术:环保理念
世界地球日:带你细数50年来的环保大事记
触目惊心:现代生活改变自然世界
阿拉斯加冰层中的气泡为我们敲响气候警钟
从禁食野生动物看全民生态意识觉醒
从根本审视舌尖上的文化
• 让教育成为惩戒的底色
• 自我隔离状态下的思考:敬畏自然,善待生灵
• 认识气候变化,最需要的是常识
• 在洪水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走下道德高地
• 适者生存岂是敷衍环保的借口
• 有“理性”的放生才是真正的善
《The Turning Point 转折点》:环境破坏、
瞬间非永恒:《爱之歌》,全球变暖之下拯救
• 西班牙深刻街头实验:面对种族歧视,你会怎
• 《乌鸦》:从农夫到军人,关于和平与公正的
• 《跟随》:美丽心灵归有所依
• 《暂停》:一只迷失的猫——城市与自然的背
• 《有人出10亿让我放弃你》:泰国感人广告讲
• 《坚不可摧》:热血励志车手的骑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