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向一个民间基金会申请一个“环境灾难的社会损失”项目。申请这个项目的立意,是想告诉更多的人,除了动车追尾、地震爆发、火灾频发、江河决堤等之外,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所引发的灾难,其实也正在成为人类共有的灾难。而且这灾难“有望”取代自然灾难和其他人为灾难,跃升为人类灾难的重要成分。
由此想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灾难中旅行。室内外空气污染、饮用水与生态水水体污染、生活垃圾与工业垃圾的污染……它们每天都像“灾难精灵”一样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根本不可能逃避。与其如此,不如学会在灾难中旅行,享受灾难,以乐化之。
“乐水行”
观察河流伤痛的最好方式
2012年3月10日,一个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星期六。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杨明,第一次参加了“乐水行”活动。这是她从2011年年初开始接触到民间环保组织后,第一次成为“乐水行志愿者”。这一次乐水行的主题,是“拍摄北小河排污口”。北小河是北京北四环与五环之间的条“常年排污河道”,自从北京城延伸到它身边后,它的身体就一直没有干净过。
2009年11月,重庆万州区宜化化工排放的污水。
她一时也说不清这是“污染旅游”还是纯粹的环保志愿者的河流保护活动。一个上午下来,她和所有初次参与这个活动的人反应是一样的,“乐水行,一点都不乐”。原因很简单,看到河流又脏又臭,听到两岸居民持久而无指望的抱怨声,想着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北京腹心地带,听到环保志愿者们时而富有理想时而又颇为绝望的讨论,杨明的心里多少觉得有些荒谬感。
她开始和长期参与这个活动的一些“水友”们讨论起来。“驴友”泛指到处旅游的人,而“水友”则泛指长年关注河流、长期参与乐水行活动的人。从2007年3月以来,北京几家环保组织就一直在推动“乐水行”,每个周六都有一批“水友”沿着北京的河道,旅行水,考察水,讨论水,记录水,欣赏水,为水的遭遇而难过,为水的改良而兴奋。
杨明参加的这次“乐水行”活动,领队叫邵文杰,他年纪很轻,2011年7月起,在北京一家环保组织工作,主要的任务,就是带领“水友”每周去“看水”。邵文杰毕业于华北科技学院,一直在参与该校环保社团的活动。在进入环保组织工作之前,曾经作为志愿者多次参加过乐水行这样的活动。他曾经写过一篇博客文章,记录两次考察凉水河的经历。“2011年的春天,临近毕业了,空余时间多了起来,我开始加大参与乐水行活动的密度。有一次,寻访的是北京东南部的凉水河,指导老师是北京排水集团的高级工程师谭乃秦。集合的时候,谭乃秦拿出一张民国时期的北京地图,给大家讲起了上个世纪解放之前的北京水系分布以及一些令人难忘的故事。记得那天走在河边,正值连翘花盛开的时节,河流两岸一片金黄。记得凉水河的水质不是很差,虽然也能闻到臭味,但还是能看到自然河流的影子,河水流起来至少是哗哗的,碰到石头上也会激起水花,这在北京普遍对河流进行水泥衬底的情况下是非常难得的。当时我在想,至少保留河流的部分本性,有朝一日恢复自然性才会有希望、也有基础。我也在想,人们有一天一定会像现在追求物质一样追求自然的休闲。”
2012年2月18日,不到一年之后,邵文杰“带领队伍”,又来到凉水河的身边。同样的路线,“但这次我们是带着希望来的,我们要把污染的源头一一找出来,然后标记在中国环境风险地图上,让所有人都看到,我们的河流正在经受着怎样的苦痛。然后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让我们的河流变得更健康。”
“乐水行”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多的时候有几十人,少的时候也有十几人。每个周末,北京至少有三支“乐水行”队伍在不同的路线上考察、研究、讨论着北京的水。从每次活动的自我介绍中,邵文杰发现环保已经成为很多人最关心的问题。他们不仅将自己的理念介绍给身边的朋友,也决心将自己的孩子从繁重的课堂中拉出来,让他们感受这已经不健康的自然界。“对于这些人的做法我感到欣慰,不是他们在做好事,而是他们至少不再做错事。关于自然,关于生存,河流比我们更有发言权。我经常在想,我们的政府开辟新的公园,为什么就不能将河流这样珍贵的资源好好保护起来,它可以成为城市的名片,是最好的公园。在人工化的城市,我们最需要自然,但我们却在剥夺愈来愈少的自然空间。”
拍摄排污口
邵文杰同时还在忙着一件事,就是把“乐水行”活动向全国推广,尤其是向全国的高校环保社团推广。2009年开始,北京发起“乐水行”的几家环保组织,开始发起“世界水日乐水行”活动,2012年的活动,全国有将近200个高校环保社团参加。这一次的主题比以往更加明确,叫“拍摄中国排污口”,所有的人在考察河流时,要拍摄下排污口的照片,做好定位,并对水质进行检测,然后将排污口的状态向环保局和水务局举报。
这些拍摄的照片还有一个用处,就是在信息核准之后,一起标注到“中国环境风险地图”的水地图中。这样,当其他人想了解某个地方的河流保护状态时,可以通过“中国环境风险地图”预先查到不少真实可信的资料。
指导这次拍摄中国排污口活动的民间环保专家叫张祥,他从2007年3月起,就一直在参与“乐水行”的活动,可以说是中国“水友”年纪最长、活动参与密度最高、资历最深的一个。说起北京的河流,张祥如数家珍,属于海河水系的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属于蓟运河水系的泃河等,北京共有大小河流80多条,水库600多个。
2011年9月开始,为了给“拍摄中国排污口”探索经验,也为了帮助污染多年的清河能够早日还清,张祥做了一个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困难的决定:每天去拍摄流淌在北京北部的清河,看有哪些排污口向它排放污水。
拍摄下来的照片,每天晚上都会更新到他的微博中,同时把这些信息通报给北京水务局、北京环保局以及北京排水集团等。张祥这个志愿活动称之为“拍摄北京排污口”。在他的带动下,居住在清河两岸的一些居民,也开始参与到拍摄和传播中。因为他们长期生活在旁边,饱受清河污染的迫害。他们也盼望能够通过这种坚定面对污染灾难的方式,促进问题早日解决。
光个人拍摄不足以解决问题,还要“有组织地拍摄”,2011年以来,针对北京的北小河、凉水河、清河、通惠河,邵文杰和张祥组织了多次“有组织有预谋”的“拍摄排污口”活动。所有来参与这个活动的人心里都非常清楚,这样的活动比常规的“乐水行”活动要来得残酷。过去,看见了可以假装没看见,想到了可以假装没问题。但真正要拍摄排口了,就得真正地去想,就得当成问题去想,就得在发现问题之后,还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大概也是灾害旅游让人不太容易参与的原因。人们参与旅游,图的是放松和享受,而灾难旅游恰恰又让你掉入“旧恨未解,新仇又添”的铁皮屋中,让你无可逃避地动用身体和心灵,去感应、承受自然界的各种苦难。
自从在“乐水行”中开始启动“拍摄排污口”主题活动后,邵文杰和张祥都发现队伍出现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参与的人数在变少,但坚定者更加坚定。”同时,由于拍摄排污口,提升了大家面对真困难而求解的能力,不论是在与相关部门对话的过程中,还是在与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对话过程中,张祥和邵文杰都发现,不仅仅跟水有关的知识开始活化了,跟社会来往的诸多技能也同步提高了。水无处不在,所有的文明都诞生于河岸,所有的文明也都在河
责任编辑:语燃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