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千途旅游

国内国际线路视界山岩旅游业界

搜索

灾难旅行 你必须面临的选择(图)

国内人文|2012-7-1 18:16

来源:旅行家|17177人参与|0评论

字体: 繁体 打印

  灾难旅行的意义何在

 

  一股超级龙卷风于2011年5月横扫美国西南部密苏里州的乔普林(Joplin),半年后,那长达10公里被天灾摧残的地方,依旧一片狼藉。这些画面转换成一张张精心绘制的旅游地图,配上灾前灾后图像对比,引导游客跟随着龙卷风路线,游览参观灾区。

 

   这组由一当地旅行社策划的旅游路线图,流传于网络之余,还被分发到当地各大酒店饭馆等,引发了极大反响,批判声四起,称“灾难旅行”乃消费他人的苦难痛楚。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今年初,一艘豪华游轮触礁沉没于意大利托斯卡尼(Tuscany)海岸对面的吉格里奥岛(Giglio Island),数十条生命淹没在汪洋中。当地旅游局随后呼吁游客不要害怕继续前往该岛,应抱着人文关怀和爱(Gesture of love)、为遇难者感到遗憾的心态前往观光。但当打捞轮船、清理海面漏油的工作还在进行时,一波波的游客乘着小艇,举着相机对着灾难发生地咔嚓留念,却又引起了非议,指这是对死者的不敬,是猎奇式灾难旅行,带有幸灾乐祸的嫌疑。

 

 

奥斯维辛集中营

 

   再把时光倒流至2005年。还是美国,其东南部的新奥尔良遭到卡特里娜飓风袭击,数千人丧命,财物损失惨重得难以统计。当幸存者还在一片废墟中,惆怅着不知该如何重建生活家园,一辆辆旅游大巴载着丰衣足食的游客,来回穿梭在灾区拍照参观,悲痛愤怒的灾民在断柱残壁上留言控诉:“Tourist, shame on you, drivingpast without stopping, paying to see my pain(不知廉耻的游客,花钱路过此地,观光我的伤痛)。”

 

   灾难旅行(Disaster Tourism)一词,也许就是在那一次的卡特里娜飓风事件中变得名声大噪,化身为一个贬义词,被视为抱着猎奇之心,前往灾区现场旅游,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可能影响、阻碍灾区的营救和建设工作。

 

   其实灾难旅行并非新鲜事,也许这个措词有偏差误导,但曾几何时,它也有过较为正面的评价——去见证灾难现场,去感受在大自然灾难面前人类的渺小,去灾难现场参与并和灾民共度难关,去人为灾难现场反思吸取教训等,那原本是可以唤起恻隐之心、深度思考、将回馈社会赋予行动的一种出游方式。关键是,心态、参与和行动方式。但什么时候以及如何进入灾难现场,才不是观光消费他人的伤痛呢?何时进入才不算太早?

 

   若有心以回馈社会的方式进行“灾难旅行”,或更准确地说“灾难体验”,为了参与、给予帮助和关爱而到灾难现场去,那么就得参考国际人道救援组织的灾难管理模式。当重大自然灾害或是人为灾难危机发生时,国际人道救援组织在灾区前线的部署工作大致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营救(Rescue)、修复(Rehabilitation)、重建开发(Reconstruction/development)。对于突发的大灾难如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沉船、飞机失事等,并不建议普通公众在前两个阶段参与其中,尤其是以旅行的身份,而重建阶段的旅游体验,也需更加谨慎地安排。上述提到过的乔普林小城,一旅行社开发龙卷风灾难旅行路线,其实何尝不是一个挖掘当地经济潜能,试图恢复生计的做法?但是否来得太早?是否在表现方式上,应该更敏感地顾忌到灾民情绪?前段时间,“汶川地震遗址申报国家5A级景区”事件也引发过争议。

 

   这个世界灾祸不断,但人们的关注度和记忆力却往往是短暂的,当一个灾难出现在报章头版,渐渐地退到内页,最终销声匿迹,人们也就乐得跟随大潮转移话题,追踪新事物去了。其实,我们周边不是随手捡来都有灾难之地吗?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旱灾、水灾、环境恶化问题,我们有多少动力,去灾难前线探个究竟,去理解到底什么因素让灾难降临?如果不打着赈灾使命的旗号、没有做善事道德优越感的推动,还有多少人会起念到那些没有旅游景点、只有灾难后遗症故事的地方看看去?

 

   你会想去快被沙漠化吞噬的村子,去中越战后留下地雷遍地的村子,去大半人口患上艾滋病的村子吗?要是去了,无需掏腰包买门票,但你将实实在在地消费在当地小馆子里、小超市里、家庭旅馆、黑车师傅身上等,将经济循环散落到老百姓手中;拉动局部地区的内需之余,你还可能更深层次地认识社会现实。

 

   灾难旅行不一定就是猎奇窥探,很多时候灾难发生的背后暗藏着一些普世价值观,能让人重新审视自己和周边社会的关系,触动心底深处的情感,迫使人去思考和反省。现今世界各地,有无数将曾经的大灾难化为教育旅游景点的案例,只不过通常我们并没有将这些地方和灾难旅行联系在一块。

 

   就拿位于今日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为例,那是上世纪“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所设立的千余个死亡营地中规模最大的,据说至少150万人在那里因各种虐待、劳役、生化试验等而丧命,其中大部分是犹太人。那段有关种族灭绝灾难的历史(约600万名犹太人被消灭),通过这座集中营开放给游客,给后世留下见证,让人谨记着极端种族主义有多么可怕。

 

   亚洲的柬埔寨,一个象征着全民家国灾难记忆的杀戮场,30多年前,近8000人在那里的一间小屋内被残杀,然后被集体埋葬在大坑里。死者们是1975年至1979年间在红色高棉统治下,死于非命的170万余人的一部分。杀戮场不仅是柬埔寨人的集体灾难记忆,也给世人警示。在今日,狂热拥抱某种主义、迷信崇拜个人领袖魅力、动用武力消灭异见者的还大有人在,反省仍要继续。

 

   人为扼杀环境又是另一个灾难主题,其例子之一就是现今日逐渐萎缩的咸海。这个横跨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两国的内陆湖,曾占地68000平方公里,但上世纪60年代被引流灌溉日益扩张的棉花田,数十年间湖水逐渐消退,直到2007年,水量仅剩不到当年的十分之一。到咸海走一趟,你将会意识到环境恶化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生计,也会意识到那不是一个个案,就在中国本土,也已经有过罗布泊、青土湖等案例,或许哪一天,沙漠化就会逼近你的门外。

 

   灾难旅行目的地的单子可以很长很长,因为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天灾人祸,你还可在单子上加上乌克兰发生过历史上最大宗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印度尼西亚被海啸铲平的亚奇、阿富汗被塔利班砸毁的巴米扬大佛和周边的地雷险地……如果你还需要更多的点子,不妨在谷歌上搜索一下Disaster Tourism,你还会找到专门设计灾难旅行路线的旅行社,行程包括重温飞机事故、踏入冒着浓烟的活火山、追赶着龙卷风并行出游等。当然,商业化运营灾难旅行又会有哪些后遗症呢?那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责任编辑:语燃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 行者物语 责任编辑:语燃
  •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热点新闻
    人文地理
    经典线路
    环球地理
    户外课堂

  • 行者物语热搜标签
  • 行者物语官方微信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
    北风的微信

    行者物语投稿 投稿邮箱:317379335@qq.com在线投稿
    © 2011-2024 行者物语(xz.tqiant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合作电话/微信:13518992858 违法信息举报QQ:317379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