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释义

西藏千途旅游

您当前的位置:行者物语 > 名词释义 > 宗教名词 > 阿罗汉

阿罗汉

2015-2-2 10:11|查看:3411|评论:0|字体: 繁体

阿罗汉(梵文:अर्हत् Arhat,巴利文:Arahant),又译阿罗诃,意译为应供、杀贼、无生,汉语常简称为罗汉,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第四果,是依照佛三转法轮解脱道的教导修习十二因缘观、四圣谛、八正道,于蕴、处、界观行一切法苦、空、无我、无常,进而断尽三界贪爱的我见、我执烦恼,于当世舍寿时愿意将自我灭尽不再受后有于三界中出生,脱离生死轮回之苦而入无余涅槃界的圣者。自佛陀三转法轮以来,至今已有成千上万的弟子成就阿罗汉果,还有众多的弟子成就阿那含斯陀含须陀洹

佛陀十号中,也包括阿罗汉。

语源

巴利文:arahant与梵文:arhat的字根来源,目前尚不清楚,仍有争议。这个字在释迦牟尼与佛教出现之前就存在。最早出现在《梨俱吠陀》中,被拼成arhattā。之后在佛教与耆那教的文献中,多次使用这个字,在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经典中也曾出现。

在梵文字源中,arhant可能是由hant(死亡、杀戮)加上否定词头ar所组成,字面意思为“无法被杀”、“超越死亡”或“不死”。

它的字源也可能是来自于巴利文:araha或梵文:arha,意思是值得、有价值的。变化成人身名词,意思是“杰出的人”、“有价值的人”。

语义

佛陀十号中,包括阿罗汉。梵语阿罗汉意译为无学,指的是比丘于因地仅就如何解脱于三界束缚的修行所学圆满,也就是世俗谛的正理。 此外尚有三义:

1.应供:佛的十种称号当中就有“应供”一项,而“应供”的梵语其实正是“阿罗汉”。阿罗汉福慧俱足,为众生之福田,供养阿罗汉可以修福,以其能教众生如何修福、修慧、断烦恼。

2.杀贼:“贼”指烦恼─ㄧ念无明及无始无明烦恼,使众生有损﹝障碍解脱出离三界或是障碍成佛﹞。阿罗汉断除烦恼,故云“杀贼”。

3.无生:无生是不再出生下一世的五蕴,出离了三界六道轮回

概论

根据原始佛教、部派佛教的定义,阿罗汉包括了佛陀和声闻阿罗汉。在佛世之中,即还有佛法流传的时代里,不会有第二尊佛或其他辟支佛出现,只有声闻阿罗汉出现。声闻就是听闻佛说法的意思。

断惑究竟的修行者,已证三果后,能够进一步断“五上分结”(色贪、无色贪、掉举、慢、无明),即可证入阿罗汉果。证入阿罗汉果的圣者,将会自觉:“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阿罗汉于‘六恒住’法常善安住,在面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时,恒常不动“不苦不乐,舍心,住正念正智”,一切外境“不能妨心解脱、慧解脱”,得三明六通。

传统上认为,证三果之后的修行者,都会出家,加入僧团。但是《论事》记载中,曾有在家阿罗汉的说法,觉音注释称其为北道派提出,认为在家众也可以证阿罗汉果,在证果之后也不一定需要出家。

根据原始佛教研究者的定义,阿罗汉是依照正法修行而达到涅槃的圣者,离贪断爱,名色识三者不再相依相缘,再有再生之因缘灭尽,无因缘可记说。

分类

在北传佛教经典中,有九无学和六种阿罗汉的记载。是否有“退法阿罗汉”,是部派佛教部派根本分歧之一,其中大众部和分别说部宗义为“阿罗汉无退义”,而说一切有部宗义为“阿罗汉有退义”。

慧解脱问题

在经典记载中阿罗汉还可分为两大类:

1.慧解脱阿罗汉

2.俱解脱阿罗汉

慧解脱阿罗汉是指不依禅定,于四禅定未俱足,却能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最早出现于《杂阿含经》347经(相当于南传相应部《须深经》)。

在圣典所记载的慧解脱,其说明为阿罗汉慧解脱,是因为智慧而解脱,在圣典道次之比对,俱解脱阿罗汉为慧解脱与八解脱俱足而不受后有,相对于慧解脱阿罗汉虽不是依于禅定而修,虽于四禅定还未能俱足自在,但也是“生死已断,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已断除三界爱的阿罗汉,因此慧解脱也是四果的圣人。慧解脱与俱解脱阿罗汉圣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有没有证得四禅八定等禅定。

但瑜伽行派认为,以智慧解脱的阿罗汉圣者,至少还是要有近初禅定的定力才能得解脱而俱解脱阿罗汉则必须是同时拥有四禅定与解脱智慧。

现代南传上座部佛教将慧解脱者联系于其圣典注释体系中的干观行者(Sukkhavipassaka)。

大乘佛教观点

大乘佛教所指的阿罗汉指四果阿罗汉,同上所述。此位阶已断除了在三界六道之中的无明凡夫众生(称为六凡)所持的见思烦恼(即见惑与思惑),脱离轮回,入了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

大乘佛教认为,佛具有阿罗汉证量,但辟支佛和声闻阿罗汉却不具佛的证量。所以由“阿罗汉”是指能证涅槃、能解脱三界生死、不受后有(尔后不受三界爱系缚而有生死轮转)的证量来说,佛当然可以说是阿罗汉,因为佛断尽一切烦恼,究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转;但阿罗汉因福德智慧远不如佛,所以阿罗汉不等于佛,当然不能说阿罗汉就是佛。阿罗汉的果位不能与菩萨相提并论,在大乘佛教中阿罗汉必须回小向大才能进入菩萨位,协助佛和菩萨普救世人,依大乘见解,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皆为大阿罗汉。

塑像

汉传佛教常塑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或五百罗汉像。

罗汉

南宋刘松年画《罗汉》,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罗汉

加利福尼亚州的佛光山西来寺的一座花园中的阿罗汉雕像。

罗汉

卢山东林寺五百罗汉堂。

微信扫一扫

赞助行者物语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分享到:

西藏千途旅游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公益画报

纪录片

纪录片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加入我们 | 网站基金 | 留言板
行者物语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