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世音菩萨
2015-2-2 18:42|查看:7745|评论:0|字体:小 中 大 繁体
观世音菩萨(梵文:अवलोकितेश्वर,Avalokiteśvara;藏语: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 །,威利:Chenrezigwangchug),又译为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汉语音译“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低湿伐逻”,名号意思为“观察世间音声觉悟有情”。为大乘佛教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为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同时祂也是四大菩萨之一。
影响
大乘佛教佛经称某些菩萨在远古已成佛,祂们以大慈悲心,为度众生示现菩萨形象,重入世间教化救苦。观世音菩萨即是其中之一;过去佛号是正法明如来。
观世音菩萨是东亚民间普遍敬仰崇拜的菩萨,在各种大乘佛教图像或造像中观世音菩萨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极大。观世音菩萨是中国民间信仰所崇信的“家堂五神”的首尊,台湾民众常将之绘制于家堂神画“佛祖漆”上,与自家所祀神明一同,晨昏祭祀。佛教的经典上说观世音菩萨的悲心广大,世间众生无论遭遇何种灾难,若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时寻声赴感,使之离苦得乐,故人称“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为佛教中知名度最高的大菩萨,有“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赞誉。
名号由来
来自那烂陀寺的波罗王朝公元9世纪的观音菩萨像,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在早期的佛经中,多直接自梵语“Avalokiteśvara”音译为“阿婆卢吉低舍婆罗”、“阿缚卢枳低湿伐逻”,竺法护和尚译为“光世音菩萨”,南北朝姚秦时的鸠摩罗什法师译为“观世音菩萨”。
唐代玄奘法师等译师们则译为“观自在菩萨”。“Avalokita”为“观”,“iśvara”为“自在”,意为众生所见之主,故玄奘译为观自在菩萨,可见于今日的《般若心经》。
传统上以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当中有个“世”字,为了避讳,故当时将“观世音菩萨”改称为“观音菩萨”,但其实“观音菩萨”只是“观世音菩萨”的简称。唐代清凉澄观法师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两种不同的名称,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Avalokitasvara为观音菩萨的名称,证实了他的说法。“娑伐罗”(svara),意思为“声音”,Avalokitasvara可意译为“观音”,鸠摩罗什出生在西域地区,所见的应该就是这个版本。因此,观音菩萨并非是因为避讳而出现的名称。根据宋代玄应的说法,这可能是来自于不同地区方言所导致的。
“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声音”的菩萨,出自《妙法莲华经》之《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又说:“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另一重意思则出自《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以听音方法契入法性,证得耳根圆通,修成正果。
观世音菩萨在藏文作སྤྱན་རས་གཟིགས་དབང་ཕྱུག(Chenrezigwangchug),也是“观自在”之意,与玄奘法师等译师们译意相同。因为藏文“观自在”总共有五个藏语的音节,所以藏文书面、口语通常略称“Chenrezig(“观”、“眼视”)”三个音节,而省略了“wangchug(“自在”)”两个音节。
本生因缘
来自斯里兰卡公元750年的水月观音青铜像,现藏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伯明翰伯明翰艺术博物馆。
观世音菩萨的起源目前已不可考,在大乘佛教的信仰中,称他是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中的大菩萨,如《无量寿经》记载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同为西方极乐净土中阿弥陀佛的左右胁侍菩萨。
《悲华经》叙述阿弥陀佛于过去生中曾为转轮王无诤念,他有一千个儿子,长子名不眴,他出家之后,即号“观世音”;在久远的将来,阿弥陀佛涅槃后,他将候补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据《悲华经》卷二记载,观世音本名不眴,是无量劫前转轮王无诤念的长子,因为其在宝藏佛前发愿:“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遭受种种苦恼恐怖,退失追求正法的信念和力量,堕落到没有光明的大黑暗处,身心不安忧愁孤独贫穷困苦,没有人可去请求保护,没有依靠也没有屋舍。如果他能够忆念我,称念我的名号,那求救的音声被我天耳所闻,被我天眼所见,如是一切苦难众生,若我不能为其免除如此种种痛苦烦恼,则终不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果。”
宝藏佛即为祂授记:“善男子!汝观人天及三恶道一切众生,发大悲心。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我当字汝为观世音。”此说菩萨因地具大悲心,普令众生离苦得乐,因此宝藏佛为其命名观世音。
不空三藏所译出的密教《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中认为无量寿佛(阿弥陀佛的另一名称),又名“得自性清净法性如来”、“观自在王如来”,在西方清净佛土中,祂即现佛身。但在五浊恶世中,祂即以观自在菩萨的形像出现。
不空三藏所译《大方广曼殊室利经》又说,观世音菩萨将以“平等光明普照如来”的名号成佛,但在此经中并未提及祂与阿弥陀佛的关系。
而在其他经典上说此观世音菩萨,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究竟成佛,名号‘正法明如来’,释迦牟尼佛曾经是他的弟子。由于他的大悲愿力及所发菩提心,为了安乐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故仍然示现为菩萨。因祂以救苦救难为己任,故在民间的影响极为深远。
《楞严经》则认为过去曾经有佛,名“观世音”,观世音菩萨为其弟子,故也称“观世音”
本愿誓言
来自山西的辽代木雕彩绘水月观音菩萨像。现藏于美国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有些人将〈大悲咒〉前面发愿的“南无大悲观世音,愿我速知一切法;……”这个发愿文作为观自在菩萨的代表本愿,其实这个发愿文是〈大悲咒〉的启请发愿,不是观自在菩萨的代表本愿。应该是以《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悲华经》与《华严经》等记载的誓愿,作为观自在菩萨的代表本愿。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记载:能仁作大师子吼,天人一切普得闻,我等今对世尊前,各发诚实最上愿:我等乃至未来际,愿我所行经多劫,随入生死轮回中,救度无数众生类;我等今者以此缘,尽未来际悉思念,普为利乐诸众生,于无边劫行无懈;我等从今日已去,永灭贪瞋痴等垢,十方现在佛世尊,证我所说诚无妄;我等今发菩提心,不乐声闻缘觉果,我等若有乐小心,决定当招妄语报;我所不乐二乘果,但以悲心为众生,纵经俱胝多劫中,愿我常行而不懈;如佛世尊所成就,如应佛刹广庄严,愿我当来得佛时,刹土倍多俱胝数;又愿当来佛刹中,无有声闻缘觉众,纯一菩萨所庄严,广集无量诸智聚;愿我得是庄严已,当令众生得离垢,从诸佛法所出生,普使当持佛法藏;若我今时诸所说,真实无妄无别异,愿此大海及山川,乃至大地皆震动;当发如是愿言时,大地实时皆震动,不鼓音乐自然鸣,出微妙音遍十方;天雨众华众妙香,殊丽严好极可爱,俱胝百千妙天衣,周遍缤纷而散布。(这是观自在菩萨、大势至菩萨,在“师子游戏金光王如来”处,一起首发菩提心的誓愿。)
《悲华经》记载:从前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之际,观自在菩萨的本地是无诤念转轮圣王的太子,在当时的宝藏佛前面回向、发愿说:“我之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回向、发愿说:在安乐世界的无量寿佛进入无余涅盘、正法时期过后,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华严经:观自在菩萨章》〈观自在菩萨常救护一切众生令离诸怖愿〉:
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王官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诸病怖。离黑暗怖。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怨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心怖。离忧悲愁叹怖。离所求不得怖。离大众威德怖。离流转恶趣怖。 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恐怖。灭除障难。正念现前。复教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至不退转。
佛教各地各宗派的观音应化身
六观音
天台宗智者大师认为,六观音指的是大悲观音、大慈观音、狮子无畏观音、大光普照观音、天人丈夫观音、大梵深远观音。据《摩诃止观》卷二载,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三障,大慈观世音破饿鬼道三障,狮子无畏观世音破畜生道三障,大光普照观世音破阿修罗道三障,天人丈夫观世音破人道三障,大梵深远观世音破天道三障。
在东密,六观音指的是千手观音、圣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此六观音与天台六观音相应。
三十三观音
三十三观音是大乘佛教对观音应化的三十三种形象的称呼。
摩利支天菩萨
摩利支天菩萨是代表光明的大菩萨,能加持信众,护佑平安。外现天女像,然并非天人,实际本地是大菩萨,《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罗经》记载衪是从观自在菩萨部所作的变化相。
不空羂索菩萨
不空羂索菩萨,乃能显现十方无量佛土圣众,接引无量有情修得佛法的大菩萨,是观音菩萨的化身。佛教认为与观音菩萨所有的化身本质相同。
常瞿利菩萨
常瞿利菩萨或作穰麌梨菩萨,在佛教里是观世音菩萨、多罗菩萨的化现之一,是以消伏毒害为特色的菩萨。
形象与传说
公元7世纪越南的高棉风格观音菩萨雕像
云南大理国阿嵯耶观音菩萨像
来自尼泊尔的16世纪观世音菩萨镀金青铜像
在佛教各种菩萨像中,观世音菩萨像的种类最多,大概与观世音有各种化身的说法有关。
《普门品》当中提到,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化身,因应众生的需要而现身说法。祂可以化身为佛、辟支佛、声闻、梵王、帝释、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将军、毗沙门、小王、长者、居士、宰官、婆罗门、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妇女、童男、童女、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迦、人、非人、执金刚神等等。
一般来说,作为西方三圣之一,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冠上有阿弥陀佛像,其它形象及衣物装饰则与别的菩萨像没有显著差别。
观世音在民间的形象变化和历史时间、地域、风俗有很大关系,是百姓信仰的产物。
在东亚
在中国,对观世音菩萨的崇拜最早于公元前一世纪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开始,并于七世纪中叶传入朝鲜和日本。
宋朝以前,佛教观世音菩萨造像全部是男身。此后道、佛二教互相渗透、互相吸收,共同信仰观音。宋朝之后佛教人士称道教的慈航真人与观世音菩萨乃同一神明而出现了按中国宋代仕女形象而塑造的“鱼篮观音”、“白衣观音”等,并逐渐成为主流。
在佛教以外,观世音菩萨在道教和民间的香火也十分兴盛。道教称之为“观音大士”、“慈航真人”、“慈航大士”等;民间则认为祂善于救助妇女儿童,协助孕妇顺利生产,因此又常尊称祂为“送子观音”;在一贯道中称为“南海古佛”。可见其在民间信仰的鼎盛。
在中国民间,观世音菩萨的女性形象非常显著,常被尊称为“观音妈”,又因为观世音菩萨过去早已成佛,只是化现为菩萨济世救人,故常尊称为“观音佛祖”,简称“佛祖”。台湾人认为,观世音菩萨以慈悲心著称,面燃大士(大士爷)是观世音菩萨的属下(或化身),所以大士爷头顶观世音菩萨像,在中元节时,负责救渡、布施流浪在阳间的亡魂。
善财龙女观音
中国民间信仰的观世音菩萨像,常有善财尊者、龙女尊者,两神祇服侍在菩萨左右两旁。善财尊者是佛弟子,经过五十三参之后,终于悟道。龙女尊者则是娑竭罗龙王之女,已于法华会上成佛,又示现为童女身,与善财一同,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右胁侍。
骑龙观音像
《骑龙观音像》摄影作品是指1959年八七水灾之后流传于台湾民间,供台湾佛教、道教、儒教、斋教、一贯道、民间信仰等宗教信徒膜拜用之观世音菩萨摄影显像。
而由2003年台湾法院《台上字第四二四二号判决书》内容显示,该图像来源系不明人士以黑白摄影技术翻拍1890年(明治二十三年)日籍画家原田直次郎原作《彩色骑龙观音像图》油画之摄影作品。据称,原收藏该作品的日本东京护国寺现仍保存这张油画的原寸照片,而作品原件已由护国寺于1979年转交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收藏。
送子观音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记载祈求观音大士,“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善男信女至诚皆有感应。故许多不孕妇女,皆向观音菩萨求祷,希望能有子嗣。而庙宇也以观音菩萨怀抱幼童作为造像,是为送子观音。
鱼篮观音
宋朝,蔡襄贬为泉州太守。当时泉州洛阳江,时常有人渡江溺毙,蔡襄不忍,于是发愿兴建万安桥(洛阳桥),观音菩萨化身为一位手提鱼篮的美丽少女,向公众筹募建桥经费,该化身被称为“鱼篮观音”。
马郎妇观音
民间故事,唐宪宗时陕右男子性喜骑射,嗜杀无度。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现一名绝世美女,公开演讲,要求众人信仰佛教,戒除杀生。并且发下豪语,愿嫁给三日之内熟背《妙法莲华经》的男子。众人闻说,皆返家背经,惟法华一书,卷帙浩繁,人皆苦之。有一马姓少年博闻强记,三日不寐,遂能背诵此经,娶得美女返家,但回家成婚时,美女已经病死。马郎甚哀而殓之。启棺时,美女遗体不见,只留下一张观音菩萨之画像。人称美女为观音菩萨化身,是谓“马郎妇观音”。《佛祖统纪》亦有记载。
另说尸骨已然不见,唯锁子骨尚存。泉州粲禅师作诗曰:“丰姿窈窕鬓欹斜,赚杀郎君念法华。一把骨头挑去后,不知明月落谁家?”
千手千眼观音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中提到了观世音菩萨何以具有“千手千眼”: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念我故,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此“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
根据《观世音菩萨本行经》(后改称《香山宝卷》,作者为宋代的普明禅师),认为祂是妙庄王的三女儿,名妙善。至出嫁年龄,出家为尼。妙庄王因此将其赶出王宫。后来妙庄王身患顽疾,危在旦夕,求救于一老僧,老僧诊断后认为只有以亲生女儿的手眼配药才能医治。妙庄王只得求救于自己的大女儿和二女儿,然二女坚决不允。无奈老僧只得告知香山有位仙长,道法高深,兴许能够救愈。妙庄王来到香山,找到香山仙长,却大吃一惊,原来仙长为自己三女儿,但此时已修成至道。女儿知道父亲来意后,二话不说,当即割断手臂挖掉双眼奉给妙庄王。妙庄王心里十分难过,遂祈求于神明,使女儿再生手眼,结果神灵有眼,女儿果然长出了一千只眼和一千双手。妙庄王十分感动,令人在香山修建寺庙,专门祀奉妙善,并称之为“观音”。
面燃大士
农历七月中元普渡时,民间都先祭拜“面燃大士”,道教称“面燃大士羽林监斋普渡真君”,俗称“大士爷”或“普渡公”。“面燃大士”是诸鬼之王,统领七月时在人间接受香火的诸家亡魂。
“面燃大士”的起源,说法有数个:一是祂是观音大士的化身,故称“大士爷”。二是祂原为诸鬼的首领,因受观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门下,从此被称作“大士爷”,成为护持盂兰节普渡事项的护法神。
“面燃大士”的形象一方面是源自《妙法莲华经》中,观音大士“应以鬼王身得度者即现鬼王身而为说法”,是观音大士教化饿鬼界众生的需要而产生,另一方面是警惕人们应该积极布施僧侣、贫民,不宜动贪爱及悭吝想,以免堕入饿鬼心识,成为“面燃”的眷属。
民间造像举例
明代德化窑观音像
德化窑白釉观音坐像(香港艺术馆展品)
在西藏
观世音菩萨信仰在七世纪也传入西藏,在藏传佛教中称做“Chenrezigwangchug”,以四臂观音的法相为主,达赖喇嘛被认为是其化身。马头明王是他忿怒相。
根据《度母本源记》所载,观世音菩萨见众生难以救度,不禁左眼流下了一滴眼泪,化为绿度母,右眼流下了一滴眼泪,则化为白度母。绿度母与白度母均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
又根据阿底峡尊者发现的书《柱间史》,当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将雪域的众生都交给观世音菩萨教化;观世音菩萨有一名猕猴弟子受了戒,在雪域西藏修行时,遇上一名作雌猴打扮的罗刹女子以自杀逼婚,结果在观世音菩萨的祝福下成婚(还赐他五谷种子),是为藏族人的祖先。
西藏国王松赞干布亦被视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传说他一出生则有三十二种相好,头上更有一尊阿弥陀佛像。他所迎娶的尼泊尔赤尊公主则被认为是绿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则为白度母的化身。
种子字
梵文的“ह्रीः”,是观世音菩萨的种子字,代表观世音菩萨的智慧。
读音“hrīḥ”(“赫利”),藏文:“ཧྲཱིཿ”。
陀罗尼
观世音菩萨的陀罗尼无数,比较著名的有:大悲咒、六字大明咒(oṃ maṇi padme hūṃ)、准提神咒(namaḥ saptānāṃ- samyaksaṃbuddha-koṭīnaṃ tadyathā oṃ cale cule cunde svāhā)、十一面观音咒、如意轮观音咒等等。
相关经典
观音三经:善财童子参观自在菩萨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观音五经:前三经再加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同本异译: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善财童子参观自在菩萨章》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大佛顶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佛说如幻三摩地无量印法门经》
《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受记经》
《悲华经》
《无量寿经》
《观无量寿经》
《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说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
《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
《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昧耶经般若波罗蜜多理趣释经》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观自在菩萨随心咒经》
《不空罥索咒心经》
《解深密经地波罗蜜多品第七》
道场
补怛洛伽山(梵文:Potalaka,又译布怛落迦山、普陀洛迦山,简称为普陀山,义净法师译名海岛山,或小白华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于海岛,岛上满布小白华,清香美丽,传说观世音菩萨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门示现,因而得名。佛经所指补陀落迦山(普陀山),乃指印度补怛洛伽山而言,而中国普陀山与西藏布达拉宫等处,皆是沿用补陀落迦山(普陀山)这个名称。
印度的补怛洛伽山
《华严经》说:“于此南方有山,名补怛洛伽山,彼有菩萨名观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圣贤,聚宝所成极清净,华果树林香遍满,众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善财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渐至此山:“见其山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翡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伽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这里是佛典里真正所指的普陀山。
唐三藏玄奘法师之《大唐西域记》卷十秣罗矩咤国中,亦有记述称,秣罗矩咤南方海滨,有座秣剌耶山,“秣剌耶山东,有布呾落伽山,山径危险,岩谷敧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山形,或为涂灰外道,慰喻其人,果遂其愿。”
中国的普陀山
普陀山的观音像
在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舟山群岛之一的普陀山。岛呈狭长形,岛内崎岖,由南至北,有锦屏山,光游峰,伏龙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岛北的白华顶,又名佛顶山。岛之东南有一小岛,名洛迦山,合称为普陀洛迦山,后人渐将普陀及洛迦分成两个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为中国四大名山之一,名为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其原因在普陀山志记载,中国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日本僧人慧谔,游五台山,见一观音像,庄严殊胜,心慕不已,实行不问自取,请回日本供养。岂料船经普陀山时,海中忽涌无数铁莲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谔惊而祷告曰:“如圣像与日本众生无缘,当从所向,弟子随从所适,建寺供养。”祷毕舟行,至潮音洞边即停,慧谔捧大士像离舟登岸,时岸边渔民,听慧谔说明来意,大受感动。张氏渔翁献出住宅,让慧谔和尚供像安居,改名为“不肯去观音院”。而慧谔和尚,亦成为普陀山的开山始祖。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约数丈,洞内怪石磷磷,海水涌入,其声如雷,游客仅可立于天窗外俯视,不能入内。梵音洞在青鼓山下,高数十丈,洞底崩石累累,海水接踵而来,水花飞溅,声如龙吟虎啸,诚心朝山进香的有缘人,能见观世音菩萨于洞中现身。
西藏的布达拉宫
西藏的布达拉宫是座位于玛布日山(红山)上的达赖喇嘛宫殿。周约一里,普通称布达拉(亦音补陀洛)。兴建年代,大约在西历五八一年,当时宫殿规模较小,至十七世纪末叶,达赖喇嘛在位时,有一执权僧人,名松格吉雅若,绘画宫殿改建图,于十八世纪建造成今日所见雄伟庄严的布达拉宫。据说,布达拉宫佛殿之灵塔,金壁辉煌,上段安置纯金的观音圣像。像内部封存有传说出松兹坚布教王从印度迎回佛陀时代留下的观音圣像。西藏自古,便以观音菩萨为开国之祖。而历代国王,多信仰观世音菩萨。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国王的同时,亦信仰观世音菩萨。
其他道场
台湾艋舺龙山寺:位于台湾台北市万华区,主祀观世音菩萨的著名古刹,为直辖市定古迹。每逢观世音菩萨三大节日、重要民俗节日、初一十五等,香火鼎盛。
缘道观音庙:位于台湾新北市淡水区,著名的观音道场,可远眺观音山,园中有一巨石,上刻“念彼观音力”,三十三观音和四大菩萨罗列其中,大殿中的大自在王佛像和四大菩萨像高数十米,庄严优雅。此处风景绝佳,吸引许多尘世纷扰的游客来沉淀他们的心灵。
淡水龙山寺:为台湾新北市淡水区的庙宇,主祀观世音菩萨。目前为直辖市定古迹。
板桥接云寺:位于台湾新北市板桥区,板桥林家所建,是板桥人的信仰中心。
芦洲涌莲寺:位于台湾新北市芦洲区,是三重、芦洲一带的信仰中心。
法鼓山:位于台湾新北市金山区,有著名的开山观音大士圣像,由圣严法师创建。
竹林山观音寺:是位于台湾新北市林口区的著名景点,原称竹林山寺,简称竹林寺,位于林口区竹林路325号,为一佛道混合寺庙,奉祀十八手观音,香火鼎盛。
台湾功德山寺:位于台湾桃园市龟山区,是世界佛教青年僧伽会(WBSY)主席、功德山 创办人,中华国际大悲咒水功德会理事长上宽下如法师所创建。大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寿山岩观音寺:位于台湾桃园市龟山区,是县定古迹。寺中主祀神明有:观世音菩萨、玉皇大帝、太岁星君、地藏王菩萨、关圣帝君、门神四大天王等诸神。
石观音甘泉寺:位于台湾桃园市观音区,是当地极富盛名的寺庙,主祀观世音菩萨的天然石像,又称石观音甘泉寺、石观音寺。石观音寺也是观音乡地名的由来。
新竹竹莲寺: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新竹地区著名佛寺,香火鼎盛。
清水紫云岩:位于台湾台中市清水区,为主祀观音佛祖之庙宇,有台湾少见之黑面观音,建自清康熙元年前,至乾隆年间方有正史之记载,迄今已有三百余年之历史,为台中之名胜古刹,信徒众多。
北屯松竹寺:位于台湾台中市北屯区,主祀观世音菩萨,创建年代是清道光十三年,是台中地区儒、释、道的斋教寺堂,亦是台中市远近驰名的宗教信仰中心。
彰化开化寺:位于台湾彰化县彰化市,彰化市设立后的第一间寺庙。
鹿港龙山寺:位于台湾彰化县鹿港镇,属国定古迹,素有台湾紫禁城之称。
半天岩紫云寺:位于台湾嘉义县番路乡,创建年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县定古迹,是台湾著名观音佛祖寺庙之一,神尊为黑面观音。
台南龙山寺: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区,为台湾府城七寺八庙之一。该寺于清康熙年间正式建寺于台南东门外,台湾日治时期昭和年间因马路拓宽而遭到拆除,才于今址重建。
赤山龙湖岩:位于台湾台南市六甲区,创建年代是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是观世音菩萨在台湾最早的开基道场,也是台湾最古老的寺庙之一。
白河大仙寺: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区,创建年代是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亦称火山大仙寺、关仔岭大仙寺,简称大仙寺,俗称旧岩,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关子岭,是台湾直辖市定古迹,临济宗佛寺,与俗称新岩的火山碧云寺合称为南瀛八大景之关岭云岩。
火山碧云寺: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区,创建年代是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原名火山庙,源于白河大仙寺,亦称白河碧云寺、关子岭碧云寺,简称碧云寺,俗称新岩,位于台湾台南市白河关子岭,是台湾直辖市定古迹,佛道混合寺庙,与俗称旧岩的大仙寺合称为南瀛八大景之关岭云岩,距大仙寺约五公里、水火同源约一公里。与东山碧轩寺关系密切。
东山碧轩寺:位于台湾台南市东山区,创建年代是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东山迎佛祖闻名,与火山碧云寺同源,关系密切。
楠梓慈云寺:位于台湾高雄市楠梓区,观音殿中供奉台湾罕有的十一面观音,示现当代少见的男相观音菩萨,因为庄严殊胜,所以信徒众多,香火鼎盛。
内门紫竹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内门区,在观亭地区,建庙三百余年、高雄内门宋江阵嘉年华会所在地,原本只是郭氏家族的保护神,因“飞炉”神迹,而由庄民共同出资建寺,为内门地区著名古庙。
内门南海紫竹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内门区,在内埔地区,民国54年内门紫竹寺,观音佛祖大妈、二妈、三妈重新粉面开光在七七四十九天降临,要在内埔地区开基建庙供奉二妈,由于地方政治因素,观亭地区不让内埔地区建庙供奉,于是内埔地区请示玉皇大帝是否该在此建庙,得到玉皇大帝的连六个圣筊同意,玉皇大帝将此庙命名为内门“南海”紫竹寺,在民国56年兴建,民国65年峻工。
内门南海紫竹林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内门区,是全台唯一以红面化身,恭戴五佛帽,兴建全台的第一间红面观音庙宇。
凤山龙山寺: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属国定古迹。
中国大陆安海龙山寺:位于福建泉州晋江安海,是一间影响力深远的庙宇,于隋越王皇泰年间(618年)开始兴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目前属于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已有千年历史,海外龙山寺均为该处分灵。由于历史悠久,不论是晋江的本寺或海外诸多分灵寺庙,在战乱中都常传出神迹,也造就了各地龙山寺的香火鼎盛。
三十三观音堂:位于海南省三亚市南山佛文化苑,集观音菩萨三十三种化身于一堂的场所。
马来西亚槟城极乐寺:位于槟城州,槟岛的亚依淡(Air Itam)。建于1893年,寺庙依山而建,占地12公顷。
此外,有说中国热河承德的补陀洛寺,日本纪伊的补陀落,下野的日光岛,还有朝鲜的洛山,都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
节日
观世音菩萨每年有三大节日,此三大节日为诞辰、得道、出家。
农历二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诞辰纪念日。
农历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得道纪念日。
农历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
文学形象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有观音菩萨这个人物。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本词条来源于互联网 敏感内容反馈:317379335@qq.com |
分享到: |
专注藏地旅游;江河为墨,大地为纸,跟随千途行远方,见世界!
『圆梦西藏』拉萨+林芝+大峡谷+日喀则+纳木措+羊卓雍措_9日8晚跟团游
¥5100/人起
『深入藏地』西藏阿里南线+珠峰大本营+冈仁波齐转山+古格王朝10日深度游
¥2800/人起
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