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要以一种组织化的方式进行运作,运作过程中应秉承诚信、专业、规范、透明和高效的原则,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基金会,可以是协会,也可以是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等。做慈善需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这笔初始资金可以是从社会募集来的,也可以是发起人出资的,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对这些资金进行保值增值,保证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既要彰显个性,又不是个体单干,怎么解决这一矛盾呢?现代西方往往成立众多的家庭或家族基金会,慈善事业的主体是组织化的家庭,家庭基金会有许多。美国的十多万基金会中,有90%以上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各国建立基金会的门槛相当低,特别鼓励家庭或家族成立基金会以实现捐赠意愿。
因为有了如此众多的基金会,就产生了专业化与职业化的社会需求。西方社会为什么不把公开透明当作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而给予关注?一方面,当然与他们已经形成较为完备的法治系统有关,另一方面,关键是他们的捐赠往往是组织化了的家庭或家族基金会,捐赠者往往参与管理,或者就是自己退休后把自己的积蓄捐赠出来成立基金会,自己管理自己开发项目,这些人怎么会埋怨公开性不够呢?
所谓职业慈善家,是以慈善为毕生追求和事业,并能领导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人。这样的人最好由企业家转化而成,因为他们不仅有雄厚资金实力,也有敏锐的战略眼光和先进的慈善理念。
所谓慈善职业家,是指从事各项具体慈善工作的人,相当于慈善行业的职业经理人。他们应该有丰富的慈善专业知识和技术,熟悉古今中外的慈善实践状况,对如何管理中国现代慈善有成熟的认识和把握。
慈善理论家则需要有理想、有操守、有丰富知识储备,特别是哲学、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熏陶,仅有一方面的知识,无法深刻理解慈善的本质。 |
赞助我们 您知道行者物语这些年来一直都是非营利网站吗?我们秉持“思想自由”与“价值共享”的信念,致力于打造一个不受商业操控、专注在读者身上的平台。如果您也认同我们正在努力呈现的观点,请通过左侧二维码赞助我们~
分享到:
|
|
行者公众号
北风的微信